鸿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鸿”字的五行属性是水,从五行的角度看,其本身属于阴性字。 鸿这个字在《说文解字》中有如下解释:鸿,大雁也。从隹,江声。鸿,鸟也。鸣鹤也。 从字形上看,“鸿”由“河”+“鸟”组成;从字义上看,此汉字的意思是“大雁”、“鹤”(古代将鹤和雁视为同类动物)等飞行能力强的鸟类,同时也有指一种叫“白鸽”的鸟类,这些鸟类都有迁徙能力强、飞行距离远的特点。“鸿”也可以形容声音洪亮响亮之意。
关于“鸿”这一意象,在我国古典文学中有很多相关描述,例如:鸿雁、鸿鹄、鸿沟、鸿章、鸿儒、鸿渐等等.... 在古汉语里,人们常常以“雁行”来比喻兄弟或亲人间的友爱之情,因为雁群在飞翔时大多成“人”或“一”字形排列,因此有“雁阵”之说。 而以鸿作为意象的词组通常表达的是美好的事物,比如“鸿毛”一词用来隐喻人的价值轻如鸿毛,或者用来表示人的意志坚强到如同鸿毛一般坚不可摧的程度了! 总之吧,鸿这个字,既可以代表一种鸟类,也表示为某种事物的象征物。而在我们的文化语境中呢,它又可以暗含有君子高洁品行之含义~ 下面我们再来一起了解下与鸿相关的几个词语的含义:
1、九鼎之一:楚庄王问鼎之轻重。鼎,青铜制礼器,三足两耳,用作烹煮肉食之用,后来也成了国家政权的代名词。九鼎,相传禹治水后铸九鼎于夏朝都城,商朝继之而居天下,周武王灭殷商,九鼎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成为周朝的宝物。周平王东迁后,九鼎就一直在秦、楚两国之间流转,到了战国时期,九鼎被藏在了楚国境内。这里提到的春秋时期问鼎中原的故事就是出自这里哦~ 2、鸿篇巨著: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巴金先生曾著有长篇小说《家》《春》《秋》这三部曲,因篇幅宏大而称为鸿篇巨著。当然啦,这个词现在可以引申指规模巨大、篇幅冗长的著作或作品啦~~
3、鸿门宴:项伯欲私报沛公故早见沛公,私语曰:“吾闻汉王善得士卒众,今虽困,发起犹不可当,柰何独欲亡去,汉王若得蜀汉,益发兵,岂非危矣!不如因其未发,击之,令项羽无以为资。”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伯……沛公谢曰:“孤受汉命,驱除暴乱,诸侯各有豪杰,欲共诛灭项羽。
孤何德薄,敢任其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将军弗忘也。”张良、韩信尚未适楚故不言。 项伯许诺归拜沛公。
4、鸿鹄之志:信谓汉王曰:“臣原赐荆奇谋,出彭城,收殷王卬,以解赵壁之围,复为汉王距诸侯。”
汉王乃封信为淮阴侯,罢之广武,食淮阴候府租谷。及汉王之国,信渡平津,鲁见信废已立,恐诛祸及己,背汉间走,变姓名,高自饰,游吴下。
吴王濞招怀诸侯宾客逃亡之士,信亦往应从。
吴不能尽客礼信,信去了吴。
项伯乃夜驰属沛公,天明,沛公乃入见项王。 5、一言九鼎:《史记·平原君列传》载:毛遂自荐跟随平原君赴楚,说服楚王合纵抗秦,完成任务之后,平原君便对毛遂说:“先生上,赋脱盾。”毛遂说:“臣乃庸才,特以口才侍奉左右而已。大王幸而用臣,乃得尽言。请今就此献议。”
平原君答应了他,于是就与毛遂一起上了座。平原君说起合纵的事,刚刚说到半截,楚王便勃然大怒起来,站起来要杀昭阳。昭阳是前楚国的相国,此时正在堂上。毛遂手按剑柄向前,对楚王说:“王者不怕威武。您为什么要动怒呢?”于是接着说了下去。他一说完,楚王就立即同意与赵国联合抗秦。自此以后,楚王便待毛遂为上客。 毛遂说完这番话,楚王的怒气立刻全消,又重坐在位子上,再听平原君讲完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方才明白自己刚才是失态了。于是他便向毛遂请教,问毛遂道:“先生有什么父亲吗?为什么你的儿子竟会有如此的好口才?”
毛遂回答说:“我父乃普通百姓中的凡人罢了,只不过我从小时候起就喜欢说话,所以他就教了我一些谈话的技巧而已。”平原君于是让毛遂做了自己的上宾,而把其他六位贤士都降为次客了事。 现在人们常以一言九鼎来形容一个人说的话非常有分量、非常可信。 6、凤毛麟角: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诗:“借问东风事,谁怜佳丽难。离蓬逐君住,离鸾弃我飞。
一别绵万里,齐哉各永悲。凤皇集两翼,麒麟踢双蹄。
明旦浮沧海,万里朝蟠螭。
”这是首送别之作,诗人分别时慨叹好友将要像凤鸟那样飞到东方,像麒麟那样迈开脚步,前程似锦,而自己却只能留在原地。不过好在虽然大家相隔数千里之遥,但是仍然能够同朝日月星辰。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里的“麟”是指汉代刘秀,“凤”是指刘秀的姐姐刘黄。 刘秀的姐姐嫁给卢芳为大司空,卢芳反叛汉朝,刘秀姐姐被迫回到娘家。后来刘秀率军征讨卢芳,攻破范阳城,生擒卢芳及其妻子儿女,并斩杀卢芳的同母弟卢千产。
当时刘秀的姐姐已经去世多年,由于她的女儿像鸟儿一样飞翔,所以只有遗骨被带回京师安葬。刘秀为此还写了一首诗纪念爱姐,其中就有“凤凰集梧栖,麒麟步朝蹊”这两句话。 “凤毛”也就成了后人用以称别人子孙后代的优秀人才的典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