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在五行属什么?
《五德配五行》——金木水火土对应仁义礼智信,这个说法出自于《左传·宣公十二年》“昔武王克商,作《颂》曰:‘载芟载柞,其益我师’” 杜预注:“仁以事神,义以行君”。
《白虎通·五德篇》:“夫仁者,所以仁天下也;义者,所以义天下也; 知者,所以知之也;信者,所以信之也;夫仁义知信天下之神也…… 五帝之德不同,故应德而制法者也” 这都是说仁义与五行的关系。 而“信”和二气的关系就更多了。这里可以补充下孔子关于天、命、性的看法。 首先《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的《春秋》三统说 “孔子子鲁哀公十一年春,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 然后到了汉初,贾谊(前200—前168)《新书序》云:“昔者,老子著书,五千馀言而退,莫能宗焉。”又引《史记》记“或问老子所出之言曰:‘此老婆女子之耳!’,或曰: ‘然乎? ’,是不知圣人之道也。故老子不观于今,见后世将复以为正,是不圣人也。”
这一段话里可以看出汉代儒生对于老子学说以及《道德经》的态度。当然贾谊这段话主要是说,老子虽然写了五千多字,但是还是不能成为大家公认的主干学派。而且《道德经》也不像儒家经典那样,可以作为正典来说明道理。至于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就是贾谊对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分析了。
他说《论语》中孔子的话大多是对弟子说的,所以多是个人言论。但是《易》却是人之道,是天之道。所以才有《易经·系辞上传》“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样的论述。同时他还举例说明《易传·文言传》中“元亨利贞”与上文中提到的“天地之大德曰生”的关系。
其实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周易》作为“人之道”的经典的重要性所在。而由《易》生出的“象”“爻辞”“彖辞”等也都成了经典的一部分。这些内容通过董仲舒等人不断地完善成为了儒学的核心。 不过我们在这里要注意的是贾谊认为《道德经》不是成体系地思想著作。所以他才会提出后来的道家是以儒家的思想来解释老子的著作的观点。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道德经》中的语句很多都与《易传》有相似之处。这是后人的附会或者是时代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