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字在五行中属什么?

皇甫洪斋皇甫洪斋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关于五行的起源,《尚书·洪范篇》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左传》说“水火金木,气也;五谷寒热,味也;腥臊膻泽,臭也;酸咸甘苦,味也……” 古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五类基本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因此以五行为概念体系,来解释世界万物的特性,并以此推演人的个性特征以及命运的消长变化规律……这就是五行学说,它既是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也是古代一种理论构想(或假设)的世界观模型与方法论工具。 五行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管子》一书里,到战国时期已经广为流传了。 在古代的汉语语境之下,行是指某种事物或者现象的性质、功能等属性,而不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行走、行动这个意思。所以,所谓五行,就是水、火、木、金、土五种事物的性质、功能什么的。这五个名词本身并没有什么关系,而且都是指事物,不是性质、也不是功能……但是,由于后世对它们的理解和阐述出现了偏差,以至于把五行给弄成了个相生相克的关系。 其实五行最初应该只是五个词而已,它们之间并不存在任何关联性,更谈不上相互间有制约作用了——如果硬要牵扯上点什么联系的话,大概只能认为它们都是客观事物的代称吧。

那么,这五样东西究竟是什么,怎么来的呢?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答案就在“行”字的本义里面。 “五行”的“行”,本来读作xíng。《礼记·中庸》中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其中就有“道之行”的说法,这里的“行”就是指道路的意思,也就是“道”。可见在当时人们的心目当中,行跟路是差不多的东西。那什么叫路呢?《说文解字》里有讲:“所行径便也。从彳,止亦声。”“彳”读chì,“亍”读chù,这两个古汉字都有表示小步走的意思,比如现在的词语“慢步走”叫做“踯躅”,“彳亍”就经常用来形容人走路慢腾腾的样子。至于其中的“止”又是什么意思呢?《说文解字》里说:“足停也。象站立之时足有所止意。凡止之属皆从止。”所以“止”在这里的意思是脚停下来,停止不动的时候脚是什么样子?当然是站定了!于是“行”的意义也就很好理解了:“所历经的道路。”

这样看来,“五行”原本就是五种不同的道路嘛~再往深一层去想一下,所谓的“五行”其实就是五种不同形状的路罢了~ 那么这些路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呢?根据《周易》的解释,五种形状的路分别是:直线形的路,叫做“坎”;曲线形的路,叫做“离”;前后相接的平行线状的路,叫做“震”;左右相叠的折转线状的路,叫做“艮”(gèn);上下交错的折转线状的路,叫做“兑”(duì)。《说卦》云:“震为主,艮为附”,意思是前面两条路是主要的,后面两条是辅助性的……所以这“五行”也可以称作“五主”咯,哈哈!

既然说是五种道路的形状了,那就没必要再管它们叫水呀火的了吧?所以后来的人们就把这五种道路的形状,分别比附成了四种自然物:“一横者为水,两折者为火,前一曲后一直者为木,后一曲前一直者为金,交错者为土。”这样一来,“水火木金土”的五元素组合,就成了我们今天理解当中的五行了。

傅天哲傅天哲优质答主

《康熙字典》,“蘭”字有12个音,其中第6音是liànɡ,也就是现在的“香”字读音; 第8音是lán,读作阳平,即现在读音“蓝”的意思。 现代汉语词典,第一版没有收录这个汉字,第二版收录了,释义同上。 现在网上在线新华字典里(http://www.dictionary.com)查询到的“蘭”字读音是laɪən(英)或者lan(美) 以上三种说法均来源于同一来源——《康熙字典》、《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都是目前最权威的词典。 个人意见,如有错误,欢迎指正!谢谢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