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五行属什么的?
关于淑这个字,先来说说“淑”字的演变过程。 《说文》:“淑,善也。从女,从勺;一曰淑人,淑慎也。” “从女、勺”会意。许慎认为“淑”是“从女从勺”会意而来,意思是女人手持勺子在烹饪食物时,应当“谨而肃”。
段玉裁进一步解释道:“勺者所以和羹也……言其和也。”即勺子是用来调和汤羹的,取的是“和”的意思。 而“一勺之饭,百汤不和”(出自西汉扬雄《法言·吾子》),这里指勺子虽然反复搅拌了上百次,但是汤的味道还是没有变,说明它本身的性质很稳定。因此,段玉裁得出结论为:“凡女德曰淑(《诗传》)‘淑,善也’,从勺,取和之意,故淑从女而勺,女德犹行于内者也。” 所以,无论是从“从女”“勺”还是“淑人”“淑慎”来看,都体现了女性的德行之美。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会将女性美好的德行称作“淑女”的原因所在了吧! 但是,“淑”作为女性德行的代名词出现在典籍文献中却是在汉代以后的事情,而且最早也并没有用作女子字义。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东汉应劭所撰著的《风俗通》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此谓人之男得为贤士君子,则容貌威仪无所差忒;妇人谓之淑人也。”这里的“淑人”被用来称呼品德高尚的女性。 同样成书于东汉末年的《论衡》中也记录了这样一个典故:“或日‘妇人有美丽色,虽执婢侍之职,竞有宠幸而富贵者,何也?’”意思是说有个妇女长得十分漂亮,即便只是负责伺候人的下人,仍然得到丈夫的宠爱并享尽荣华富贵,为什么会这样呢?
该书的作者王充答道:“夫人所以荣者,盖有贤明之行也。夫以色说人,一时之行耳。虽有美色,不爱脩行,不知德而不悦于情,虽在父母宗族,贵盛而有名誉,不为贤也。”他认为拥有美貌固然重要,但若没有贤明的品行的话也不会受欢迎,所以即使一个女子再有美德也难以获得他人的倾慕。
“淑”最初并不是专属于女子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跟当时的政治背景有关。当时正值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便极力宣扬仁孝礼教等正统思想,并且将这种思想贯穿于对民众的教化之中——这正好与儒家提倡的道德观相吻合。于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更加注重自身行为以及人格修养的培养和完善。
综上所述可知:在汉代以前,“淑”并没有特定的性别所指,而是作为一个泛指性词语来使用的。直到汉末魏晋时期,随着社会风气转变,人们的审美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淑”才逐渐开始成为一个只形容女人的褒义词! 至于题主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淑”字的含义:
1.“淑”是由一个会意字构成的,本意为女子持勺烹煮食物,引申出和顺善良之义。 2.用“淑”字形容女性,既强调了女性柔美的外表形象,又突出了她们内在的温婉气质和高尚情操,可谓内外兼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