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属于哪个五行?
“金”这个字的五行属性,在《康熙字典》里有详细解释—— 金者,钟鼎之金属也。凡钟鼎器用之所铸成,皆为金。故《书·禹贡》曰“金二镒”;《春秋·僖公二十三年》曰“戎马一匹二戟”。 又曰:“金,五气之一。”
《尔雅·释天》:“太蔟,律管之长三寸九分而一。”王应麟注疏曰:“此谓黄钟之宫,其长三寸九分而有奇。太蔟为诸吕,当阴极,其声哀。” 杨慎认为,“古之历法所以用管以候气者,取象于地之五形生数,故上元甲子,阳气萌蘖,一阳升腾为一尺八寸七分。中元甲子,阴气微生,四阳开泰,为一丈六尺七寸五分。下元甲子,阴阳俱盛,而为一丈三尺九寸一分。” “三寸九分”是太蔟(即仲冬十二月)的管长。冬至之时,白昼最短,夜晚最长。从冬至开始,白天渐渐拉长,夜晚慢慢缩短。过了冬至,阳气渐盛,这就是“阳生于下,盛于中,衰于上”的过程。到了仲春二月,阳气已达到顶点,于是出现了清明节气。此时昼夜长短均衡,立春之后,天气回暖,大自然万物都开始苏醒。
按照杨慎的理论,三月春分之后,“阳极于上,阴极于下”,因此农历三月就是“阳逐阴退”的开始——“日长至,一阳生。月半,阴退尽而阳纯全。”也就是说,到春分以后的一个月里,白天会越来越长,直至昼夜平分。此后,夜晚的时间会一点点地逐渐延长,白昼则一点点地缩短。这样,一阳就不断地向上生长,直到夏至,满室都是阳光。这时的五行属性应为“阳土”。 到了夏至,阳光直射北回归线,白昼最长的一天,太阳由北及南时间最短。但夏至后雨水增多,气候变得闷热潮湿,植物开始茂盛生长,所谓“野花草发”、“百虫长鸣”。《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古人认为,心属火,夏季炎热,容易心烦气躁。为此告诫人们要“清心寡欲”,不可烦躁焦虑,否则心火伤肺。 “金”在《康熙字典》里的另一释义与四季有关——“秋时之气,燥且金,金性劲固,草木遇之,坚脆不同。”“木性曲直,金性坚刚,两型相反,故遇木郁,金亦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