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五行是什么?
“滕”这个字,左边为“月”部,右边为“滕”,其实它就是一个形声字;这个字的读音有两读:一读作“téng”,二读作“jìn”(注意此简不读juān),两者区别在于左边的声旁不同,读作“téng”的“滕”字,其左边声旁为“邑”,读作jìn 的“滕”字,其左边声旁是“屯”。
《康熙字典》中详细标注了这两个字的异同点:“今‘滕’字音‘tēng’者,形声。从邑,滕,声也。”“今‘滕’字音‘jìn’者,形声。从屯,滕,声也。按《说文》、《玉篇》并云‘滕,篆文’。今俗别作‘滕’、‘罾’,非是。” 那么为什么《康熙字典》会指出“今‘滕’字音‘tōng’者,形声”呢?因为古文字结构“从邑滕声”的字还有很多,这些字在古代都是读作“téng”,例如“廷、庭、靖、清、情、精、睛、景”等等。
不过这些字在现代汉语中已经统一读作第二声了——当然,如果非要追溯这些字的本源的话,它们都来源于那个古老的汉字“滕”。 再来说说“行”的问题,“行”字现在有两个读音:一读作xíng,二读作háng。那这两读音是怎么来的呢?
先说一下“行”读作xíng这个读音的由来。在现代汉语中,“行”字读作xíng时,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表动作,意思是“行进”,如“同行”;另一种是表行为,意思是“做某件事”,如“行之有效”。而这两种含义正是来自于古代同一个汉字——“行”。
在甲骨文中,“行”字像一个侧视的人形。在金文中像一人双手持杖而行。小篆中字形变为上下结构。隶书之后变成了现在的“行”字。所以,“行”的这两个读音都是继承自古代“行”字。 再说一下“行”读作háng的这个读音。这个读音来源于“行”的另一种写法“桁”。
在汉代文献中经常能看到“桁”字,意为“横木”或“栋梁”。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木部》:“桁,栋也。从木,行声。”后来,“桁”字慢慢演变就成了今天的“行”字,读音也继承了“桁”字的读音há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