埨五行属什么?
“埨”字五行并没有在现代《新华字典》中收录,而古代文字学著作则对之表述分歧不一。 “埨”字最早出现在北宋司马光主编的《类编京本注解方舆胜览·广平府》 原文如下: 洺州,旧州也。汉信都国,魏武分冀州之西并州之北立为洺州。隋改为广平郡。唐复为名。县三:曲周、鸡泽、肥乡。土产:黍、稷、菽、麦、粟。贡品有绫、绢及花、毡、纸、扇。 有“垽”“垽”字的注释: 旧注云:音隐。郭璞曰:滓也。又音隐。沈莹曰:粪底土也。 此二条注释皆言“垽”字音义与“污”相通。即指泥、污泥,属水土之类。然则“埨”字当与此同。 在南宋罗愿著《尔雅翼》里,“埨”与“垽”互训 原文: 土壤,有下湿者,有下燥者。下湿者谓之淤泥,谓之下淀。出江南。下燥者谓之壤土。然惟江南有之。北方无壤,惟有黄土,非今所谓壤乎? 又有粘土,以浆水拌泥,可和砖瓦。 或谓之埴土,一土之色,或黄或赤,或黑者,变易多端。其性各有所宜,不可滥作畦畎。 凡此土,唯宜耕种,不宜园圃植木。其性疏懒,不任攻治。惟宜栽竹,可以艺松,亦可插梅。 又有一种,土色纯黑,以布拭之手染,水渍入盆,久而不退。南人取以造墨,谓之上品。盖此土性黑,而兼有泥土精气故也。
又一种土,出蜀中山川,土色红如朱砂,中有砂石,触之如骨,蜀人取之,以作染料。 又有一种土,出南方溪涧中。土色白而细滑,石性生焉。人采以归,用盐卤煮烂,捶打成块。谓之石灰,能灭草木,惟不能灭火。南人用以涂壁,为屋最白。北人用以刷墙,辟毒杀虫。又能炼铜铅为银。 土之功用,大矣哉! 南人淘洗,北人烧炼,各有所用。然而南方淤泥,北方黄土,其功用岂可同语。
至若土之为物,有下渗者,有上壅者。有积而成坟者,有湮而为沼者。土之功用,又如此。 按:“坋”字诸书皆不收,音韵亦不见列。今据宋元方言,实有其字。且于文中意致通畅,故今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