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缺水什么多?
五行学说是汉族文化优秀遗产之一,它起源于上古时代,经过夏、商、周逐渐形成了系统理论,流传至今。五行的基本元素是木、火、土、金、水,用五种简单的东西来表示五个不同的层次和状态,用以说明事物的复杂关系。 在中医上认为,自然界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其中湿与火均为有毒之气,当身体机能出现问题的时候这二气就会形成病气。 水是万物之源,在人体中同样重要。在五行中属于中央戊己土,脾脏可以管水的升降运动并调节全身的水液代谢。脾能正常运化,需要木(肝胆)的疏泄功能正常,肾阳气的温煦,以及肺金(皮毛)的正常肃降。另外,膀胱的气化功能也很重要,如果水液停聚成痰饮或者是水湿,就会影响脾的运行。中医治水要治脾,其实就是指这些脏腑之间相互影响的生态平衡。
在自然界,水往低处流,最后汇聚海洋,形成循环。人体内的水也是一样,通过脾胃的运化,肺的肃降,胆道的通降,三焦的宣散,最后归到大肠经,从下而上,形成通路和水汽。 如果这个道路不通了,比如肝气郁结,气滞则水停,出现腹水或者全身浮肿;肺气不足,脾湿内生,水泛为患,也会出现全身水肿。 治疗因水停而患的疾病,往往采用健脾、化痰、利湿的方法。临床上常用的方剂如二陈汤、六君子汤、平胃散等都有健脾利湿的作用,可以加强脾胃的功能,促进湿气排泄。
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该加强身体锻炼,保持正常的作息,调整生活饮食习惯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保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