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业在五行里属什么?

万铭枫万铭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中,认为自然界有“木火土金水”五大元素,称之为五行。 其中:木代表绿色植物;火代表一切温热之物;土代表一切有形之物(包括人类);金代表金属、矿石和一切坚硬物;水代表寒冰、雨露等一切润泽之物。

据此,可把自然界的物质分为木类、火类、土类、金类和水类,它们分别具有生长、化生、承载、肃降和收敛的特性。 在人体之中则有“五脏六腑”之说:“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

其中:“五脏”中之“脏”是指实心器官而言的,如“肝藏血”“心包代心受邪”;而“六腑”之“腑”是空心的容器,如“胃者,六腑之海”“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中医讲的“五行”实际上就是自然界五种不同的物质,它代表了无穷无尽的复杂现象,而人体也是由这五种基本物质构成,并受到它们的制约。

至于药物,《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有云:“大夫君臣上下有分,五味调和,各走其道,故精气明足,神不病。”这就是说,只要饮食调理得当,人体就能保持阴阳平衡,健康无病。 如果饮食偏颇,五味不调,那么人体也会失去阴阳平衡,导致疾病发生。根据中医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只要适当搭配食物中所含的“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就可以调控人体的阴阳,达到治病防病之目的。 从这一方面来讲,合理调配饮食,就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当然,这是建立在“药食同源”的基础之上。

扈世荣扈世荣优质答主

中医把人体的脏腑分为五脏和六腑,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五脏的生理功能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中药的性能理论认为,药物有寒热温凉四气和五味所分,五脏有各自的生理特性和不同病症,在治疗用药上,应以药的四气五味来针对五脏的生理特性和病症,这就是中药的五脏归经理论,就是说某药只对某脏有疗效,而对其他脏腑很少有作用。

比如,黄连的性味是苦寒,主要归心经,就能治疗心火过旺所引起的发热、神昏谵语和各种出血。如果将此药归于胃经,以苦能泄、寒能清的药性作用于胃腑的火盛证则有良效,所以黄连也是胃经用药。

在五脏归经用药上,主要以药物的性味、功效、所治病症而确定归经的。如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易被燥邪所伤,而银耳养阴润肺,《本草纲目拾遗》谓"银耳入肺、胃经"。因此,在五脏用药归经上,主要以性味、功效、主治来分。而在六腑的用药归经上又稍有不同,除以性味、功效来分外,还与所在的部位关系密切,如胆经用药主要有龙胆草、青黛、木贼、青蒿等苦寒清热药和辛散风热药。此药或入肝、或入胃,但为什么又入胆经呢:主要因胆为中空之府,胆汁是由肝中精气所化生,故与肝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凡肝经药大多归于胆经。中医认为,胆在人体中附于胃,是贮存胆汁的地方,主决断,所以清肝热的苦寒药和疏散胃热的辛凉药,多入胆经。对胃有病症者,直接以胃经为归经。

在中医的临床用药中,根据脏腑病症的不同,有针对性地用药确有良效,这也是中医用药的特色。在人们的养生保健方面,也有以脏腑生理特性为基础,以中草药、食物、推拿按摩、气功、太极拳等方法,以脏腑理论来强身防病的方剂和方法。

中医的五脏六腑归经是一种用药理论,是中医用药行之有效的特色,在养生保健方面,也是一剂良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