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属五行什么意思?

寿博宁寿博宁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崇属”不是“五行”也不是五行的衍生品,应该叫四行或四时。是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总结出来的用来划分时间的体系。金木水火土只是中意的符号代表而已。比如,人们发现春天草木萌发,万物生长,所以用木来代表这一季节;同理,发现夏季树木茂盛,阳气旺盛,就用火来代表这一季节……这样把一年分为四组,每组用一种特征的符号代表,就是“四行”或者“四时”。

后来的人觉得一年只有四季太单调了,就加入了“二分”和“二至”,组成二十四节气。于是节气就变成了四时十二节了(加春分秋分立冬立春)。这跟五行为什么关系?其实没有关系!因为五行是从西方流传过来的,是在战国时期由诸子百家们提出的一个哲学范畴,是用来解释世界万物的来源以及相互关系的。而四时则是中国人根据对自然现象的不断观察得出来的时间体系。二者没有必然的关系。 不过这里需要提一下,在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各国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天下的霸主,于是纷纷养兵习武,扩地称霸。这种争斗最终演变成了以秦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与以楚国为代表的南方国家的争霸之战(参见《东周列国志》)。在这一过程中,楚越之地逐渐被整合到了华夏部落联盟之中,因此许多南方物产和风俗习惯也就随着楚人的融入而进入了中原文化之中,比如粽子、雄黄酒等等。

与此同时,由于夏商周三代都是实行的封建制,天子诸侯大夫的分级制度,导致王室与贵族之间等级森严,普通百姓的生活空间受到了极大压迫。为了反抗这种压迫,先秦有许多思想流派都在尝试着寻找一条能够改变现状的道路,比如孔子的儒家学说,老子的道家学说,还有墨家、名家等学派(法家是在战国中期由李悝等人发起,并非来自于南方)。这些学派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同时也都对日后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戈一轩戈一轩优质答主

中国古代哲学家把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而木、火、土、金、水这五种最基本物质也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称为“五行”。

五行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五行相生相克。相生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生导致事物的有序发展,相克导致事物的平衡有序。

每个人都有五行,因为人也是这世界的一部份,人的生老病死,起起伏伏,都是五行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命理术语,即人生于十二个月份,配属五行。农历正月建寅为木,二月建卯为木,三月建辰为土。四月建巳为火,立夏后又得火气,为二气杂合为土,称为“崇”。余类推。如某一生于三月二十一日辰后,则月令崇土,时令崇金。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