邨字五行属性是什么?
“邨”字的字形演变如下: “邨”字在现代汉字中归入“村”字。《说文》中解释为“居也”,段玉裁注云:“今人字作村庄、乡村之义;《诗·郑风·出其东门》‘其东门’,毛传曰‘郊外曰城,城内曰丘’;《释宫》‘城,一曰城郭’;此皆言乡野之地,而以邑名之者,亦谓其中有民居住之处矣。”可见,“邨”本义指城镇或聚居的村落。
“邨”字最早见于战国文字。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了小篆文字体系,“邨”字作“”形,西汉沿用秦篆文字,没有变化。东汉熹平年间(172~175年),蔡邕编撰的《汉书》采用古隶书写,“邨”作“邨”。魏晋南北朝时,汉字发展出现了笔划简化趋势,“邨”作“邨”,到隋唐五代时,“村”字大部分作“邨”形。宋代刻本的《战国策》开始用“村”替代“邨”,元代沿用宋代文字规范,“村”字基本定型,一直沿用至今。而“邨”则只在某些词语如“竹邨”“鸟东村”等中使用。
关于姓氏用字,明代陈第《国学十三讲·姓氏》中有详细论述,他说:“今姓之见行于世者:韩、赵、魏三家之姓,而晋也;冯、庾、郗、郦诸家之姓,而燕也;曹、丘二姓及武,而卫也;王、李、张、刘,而赵、杨、韩也;孙、朱、秦、吴,而周、许、沈也;高、林、何、郭,而马、罗、邓也……余虽姓陈,然世居金陵,乃国号而郡望者也。至于他乡之客,往往自号吴门、钱塘、永嘉以别于他陈。至若布衣之辈,则以地托姓,姓其里之名,如樊川、辋川、西樵山是也……”从中可以看出,姓氏用字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具有了一定的灵活性。这给姓名的创作提供了更为宽泛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