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金五行相克吗?

樊保民樊保民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这是正克,是克制。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这是相生,是有生扶的作用。 木遇水则泛,水是木的官;火遇风则烈,风是火的余;土得木则达,木是土的官;金得水则灵,水是金的官;水得金则劲,金是水的官。 这就是生中有克的含义了。

此外还有克中有生的关系存在,主要是阴阳五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导致的,这里就不细讲了,大家可以自行了解一下。 最后讲一下,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五行的生克制化也是有一定条件的,并不是漫无目标的不加选择的进行。比如五行中火是生土的,但火很旺的情况下,土反而很难生长。这是因为火太燥了,需要有水才能平衡它,这样才能有土的存在。反之,水很旺的时候,需要土来疏导宣泄,这样水才不会过旺。所以学习五行知识的时候不能教条主义,死板硬套才是忌讳。要活学活用,辩证法是其灵魂所在。

桂绍玮桂绍玮优质答主

五行相生相克,相生即互相资生、助长、促进的意思,相克即相互制约、抑制、胜杀之意,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是为相克,而相生则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之象,四时之化,相生相克规律运行,天地万物繁衍不息。

金木水火土五行之说,是中国古代人民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五材说是五行说的早期形态。墨子曾提到过五材,“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然即当为之撞巨钟,击鸣鼓,吹竽,弹琴,以求安息,岂不惑哉?……有贤良之士,尊为天子,悬三壤,以待天下之贤良之士,爵服有里,以待功劳之大者,一民之轨,去无用,之费,以养三患,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矣,是故用财不费,民德(恃)不劳,其兴利以民也。夫是以,天下之民,归之若风,天下之民,□之若□。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之利天下也,此之谓也。今王公大人,……以此观之,乐非所以安天下也,积于喉舌之费,不可以实饥饱之腹,理于钟鼓钟鼓琴瑟之声,不可以止悍骇之争。夫惟俭节仁义,取于民有度,用之有节,则民财用乎?”(《墨子·非乐上第二十四》)墨子认为,为政者用贤良之士,推行“仁义”,“以待功劳之大者”,行“俭节”之道,“去无用之费”,取用民财有度,不兴建耗费巨大的工程和制造各种华侈器用,不把精力用在音乐歌舞之类上,天下之民就会归服,饥者得食,寒着得衣,劳者得息,社会就会安定,天下得到太平。墨子反对乐,认为无益于“安天下”,提倡俭节、用度有节,而主张“贤良”、“仁义”等主张对后世也有影响。

在五材的属性和相生相克的关系上,五行说和五材说不同。五行说中的五行在相生相克上有着周密的关系。按照五行说,五材不仅是构成世界的五个元素,而且是五种不同的物质性能。五行说中的五色分别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颜色,每一种颜色代表一定的性能,分别和每一种元素、每一种器官相一致。从五行生克的次序来讲,有生有克就是相成相得,不偏不颇,各种性能达到平衡,宇宙万物就能够按照自身的规律有节制地不断运动和发展,世界就是太平安康的。如果一行为另一行所克制,那么前者就被耗损,后者被助长;被耗损的一行在与所克之行的关系上变为“反克”或“反侮”,整个运动的秩序被破坏,世界就出现灾变。

由于五行之属各有五种,五五二十五行,在实际运用中比较复杂,所以人们又概括出一种次等生克之说来,这就是《礼记·月令》的主张。《礼记·月令》是先秦的一种月令说。月令说产生于西周末年,流行于战国到西汉中期,它通过描述一年十二个月中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应当如何做,不应当如何做,来描绘一个理想的、合乎太平和德政要求的社会秩序。月令说在先秦儒家经典《左传》、《国语》、《礼记》中都有所反映。《吕氏春秋·十二月纪》就是月令说的代表著作,它集中、比较系统地反映了月令说的理论。《吕氏春秋·十二月纪》每纪包括一月纪,纪下分孟、仲、季三个月,孟、仲、季三个月中的纪是重复的。《礼记·月令》当是根据《吕氏春秋·十二月纪》整理、汇编成的。

关于五材属性和相生相克的理论,也反映在《礼记·月令》中。《礼记·月令》以月为单位,以五行为中心,按照相生相克的原则,把五材、五方、五色、五味、五音、五臭、五脏、五祀、五种动物、五种植物等五次方共计3125种自然和社会现象分配在十二个月中,每个月有360多条具体事项。按照《礼记·月令》,正月为寅月,五行配木。孟春之月,其音角,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其数八,其畜鸡,其果栗,其岁阳也。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命相布德和令,行探伐不 experiments that are ethical and not harmful to humans,命祀山林川泽,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卵、飞鸟,毋麝毋卵,毋毒鱼鳖,置罔罟,毋焚山林,毋塞水泉,毋漉泽,毋焚稻黍秫稷氵夸麻,其有不幸搏灾逆患,燔山林,塞水泉,灭群生,也……季夏行冬令,则散雹霖涛,寒气时至,五藏气壅,血气不畅,其民病胸胁痛耳鸣目眩。这正反两个方面的事物分别表示吉利和不吉利,其中吉利的表示生,不吉利的表示克。按照这个理论,每一件事情在十二个月中有十二种不同的效果,其中一种是吉利的,属于“和令”,应予保护,其余的十一事是不吉利的,属于克和相悖,应尽力制止,否则会带来灾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