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五行属什么的?
我们常说的五行,是中医里面的五行,它与阴阳一样,是对事物运行规律的一种概括和描述。阴阳五行说来源于古人在生活实践中,对客观世界的观察、探索和总结,它们在医学中的运用,主要源于《黄帝内经》的记载。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在医学中这不仅是五脏的缩写,而且有着深刻的内涵。
1. 木——肝与胆
2. 火——心
3. 土——脾与胃
4. 金——肺与大肠
5. 水——肾与膀胱 这五类器官的关系,用一个字来表达,就是“生”字。肝脏是心脏之木,脾脏是土,脾胃是后天之本,肺和大肠是金,肾脏和膀胱是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形成了一个生生不息的链条。
这个链条不仅描绘了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指出了疾病的传变规律。如果某一脏腑受损,往往会出现它所属的五行中的某类症状。如肝病会表现出易怒、眼睛干涩等症状;心火亢盛则出现心烦、失眠;脾病可见腹胀、食欲差;肺病多见干咳、乏力;肾病多见浮肿、尿少。
中医学理论体系中,阴阳与五行是两个最基本概念。阴阳代表着万物两种对立属性;而五行则是万物可以分为五大类,每一类都具有某种属性的特征。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五行的性质分为:
1. 木—升发舒畅
2. 火—炎上
3. 土—敦厚
4. 金—肃降
5. 水—滋润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阴历的五行属性为:阴土(戊己),阳土(戊己),阴木(甲乙),阳木(甲乙),阴火(丙丁),阳火(丙丁),阴金(庚辛),阳金(庚辛),阴水(壬癸),阳水(壬癸)。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看到“湿”、“燥”、“暑”等字眼,这些属象实际上属于五行中的两行,即:湿(水土),燥(金),暑(火)。中医讲的五行其实只有五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