烜五行属什么的?
蒲庸最佳答案
“烜”字属于火字旁,与“熄”、“烟”等字的偏旁相似;在《说文》中的解释为:“烧也”;段玉裁注解道:“凡火之盛者皆曰烜”,因此可以理解为:盛大,显著的意思。 古人将“烜”字用于人名中,有祝人生前程锦绣之意。
例如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儿子名为刘义隆,因其出生百日而父皇去世,所以被太后收养,其封地彭城有大片土地,史称宋文帝。
又如唐朝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字号“少伯”,因他一生不得志,一直沉沦下僚,终不得显达,故自号“少伯”;此外他的《别李评事》一诗中有:“东陵侯印何悠悠!”中的东陵侯即指王昌龄自己。
再如宋朝秦观的字子瞻,苏轼的字子瞻,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字幼安(幼度)等等。 在现代姓氏中,“赫”姓也是典型的火字旁,并且念作(hè)。此姓氏人口数量不大,但是在历史上的名人辈出,特别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大学士和珅就是赫氏后人。
烜字的五行是火。烜的读音为“xuǎn”,用部首检字法应查“日”部。“烜”字的笔划共有18笔,其中13笔属于火部,“火”与“日”加起来共14笔,火气很重,属于典型的火字根。在传统的五行学说中,日、火都代表热、光、炎上等含义,因此,烜字五行是火。
除了字形构成上的依据,在音韵上看,“烜”字也与“火”有联系。按照古代读音,“烜”的韵母是“-uǎn”,同音字还有“煊”、“煊”等,这些字的义项或形旁都与“日”、“火”有关,这也进一步印证了烜字五行是火。
在《康熙字典》中,“烜”字的注解为“亦作煇”,“煇”字同样含有“火”字旁。另外,“烜”字在现代汉语中可以指“煊赫”之意,指人有声势或名气很大,引申出来也有“显耀、显赫”等意思,这些意义都与“火”象征旺盛、热烈相呼应。
根据《说文解字》记载,“烜”本为“煇”的异体字,其字形由“火”和“允”构成,“允”字在古文中意为公正、诚心,而“火”则为光明、显贵之象,两个字组合在一起,“烜”字就有了“显赫、光明正大”的意思,这与“火”字的五行特征相符,即代表显明、热烈、光明等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