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五行属什么意思?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个元素;其原始含义与现今的化学观念相去甚远。它反映的是物体或事物的性状,而不是现代的科学划分。 所以“五行”中并不包含“阴阳”的概念。所谓“阴阳”,实际上是指日光(阳)和月光(阴)。因此古人用“阴阳”来表示两种不同属性物质的宏观性质。 古代中国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五种基本物质成分(金、木、水、火、土)组合变化而成的。这五种基本物质具有阴阳两类,而每类又可分为五小类,总共为十种。即阴阳五行说。
所以,后来中医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治疗原则等。 五行还用来比喻人的气质、性格。 金型人,木型人,水型人等;
还可以用来区分方位、色彩等等。 比如,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南方属火.....这样。 用五行来简单直观地记忆东西,可以不用死记硬背。 比如,你姓李,就可以记成“木子李”,其中“木”就是五行中的“木”,“子”就是五行中的“水”;
又比如说你的名字里有“红”“军”,那就是“火+金”,你的八字喜用神就是“金”。 这是古人创造的一种简易记事方法。虽然没有什么科学道理,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起来却非常方便。
五行不是五个字,也不是五个音,而是五个概念,是古人对自然界的五种物质运动形式的抽象归纳。它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
在中医理论和中国古典哲学理论中,都有五行学说。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它以五种物质的特性来归类、阐释和论证自然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在说明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又以五行生克规律来确立和论证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利用五行理论,可以对自然界事物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进行概括、分析和归纳,同时还能从中发现和寻找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借以对事物的发展、变化和规律作出判断和推测。
古人还根据五行学说的特点,把与自然界五种物质运动形式性质相似的事物或现象都分别归纳到五行之中,并且分别赋予每一种形式以一种特性,从而又演绎出许多较为复杂的思想。
中医里的五行学说,把各种脏腑、经络、体腔等部位和形貌、感官,分别按五行属性分配,从而形成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属络,联外系内,又与五孔、五体、五华等相应的一种生理结构系统。然后根据五脏生理系统的病变和五行生、克、乘、侮规律,确立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