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五行是什么意思?
“东”在古代,是个方位词。在东汉的郑玄注《周礼》中,明确提到“五方”的说法: 盖周礼六官之职皆以“东”“西”为名,其含义就是“主管某方面的官吏”,例如司徒、司马,就是主管土地的官;司空,就是主管建筑的官。这种官名,属于周代所特有的制度,到了汉代还延续使用。所以郑玄在注释这些官名的时候,就用了“土之官曰司徒,木之官曰司马,金之官曰司空……”这样的文字。
而“南”“北”“西”“东”这四个方向名词,除了表示方位之外,在古人看来,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这四大方向的象征动物或植物,分别代表了四行的属性。这四大植物分别是: 南方属火,其兽为朱雀; 北方属水,其兽为王麟(《白虎通·五行篇》); 西方属金,其兽为白虎; 东方属木,其兽为苍龙。
那么为什么要选择这几种动物呢?因为上古时代人们已经认识到,世间万物都是由五行组成的,而五种颜色也是由此派生的。即“东方青帝,其神句芒,执规而治夏,其德生,其政宽,其行刚,其令草木蕃滋,其物草木,其数八,其志实……(《尚书·舜典》)
按照这一理论推导下来,东南西北中的五方,就各对应着一种德行,一种性情,一种政治制度,一种时令节气和一种生物的象征了。 而“东”“西”二位,之所以被赋予了最重要的两个位置,是因为在这两方的象征性动物,除了代表自己本身的属性外,还要去主宰另外一方的性质。也就是说,“东”“西”双方的象征动物,它们各自的属性是相对立的。
后世的学者看到“东”“西”二字时,就会联想到阴阳、寒热等对立的观念。而这正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核心的思想范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