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哪里弱会导致神经?
1、金克木,肝为将军之官,主决断;如果一个人的肝气不足,也就是木不够强的时候,这个人做事情就会犹豫不决,很容易后悔。就像打仗一样,将军胆气足,敢拼敢杀才能拿下胜利,如果这个将军畏首畏尾,士兵自然不敢奋勇向前。所以说,如果一个人肝气不足,他的胆量就会小,反应能力也会慢。
2、土克水,脾为主士之官,运化水谷(吃的食物),如果一个人脾胃不好,那他就会消化吸收不好,营养不能充足供应到各个脏器,尤其是脑子里面,那么他的思维能力肯定差。还有,脾主肌肉,一个人脾胃虚弱,那么他就缺乏动力去运动,身体也容易疲倦,精神差。
3、火克金,肺为相傅之官,统管全身。心肺五行属火,肾五行属水。心火要下降温煦肾水,使肾水不寒;而肾水上济心火,使心火不旺。这样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是阴阳平衡的体现。当火太旺(偏亢),就会克制金(肺)。所以,临床上很多人出现肝火旺盛,脾气暴躁易怒,就是由于心火太旺,影响到了肺,造成肺热或肺气肿。也有的人经常流鼻血,也是由于心火太盛,上炎所致。
4、水克火,肾为水火之官,主生殖。中医说,肾阳为命门之火,肾阴为真阴、元阳。如果肾气不足,就会出现火不够的情况。比如,没有精神,容易疲乏,记忆力差,反应能力也差,总是觉得自己“没睡饱”,其实已经睡着了;再一个就是性功能低下。对于女性而言,可能是月经量少,或者推后,甚至闭经。
五脏心肝脾肺肾在五行中各有对应的属性,心对应火,肝对应木,肺对应金,脾对应土,肾对应水。五行相生相克,生中有克,克中有生,所以只有五行处于平衡状态,健康才能保持平衡,如果五行不和就会导致身体出现问题。如果五脏中某一脏出现问题,导致五行失衡,也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中医的五行相生顺序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顺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中医理论中,身体的五脏和外界的五气相合,即心合神,肺合魄,肝合魂,脾合意,肾合志。如果五行不和,神魄魂意志也不合,就会出现相应神经的紊乱。
如果肾水弱了,对应相克的是火,就会导致心火旺,易烦躁不安,出现失眠多梦等症状。如果心火弱了,对应相克的是金,肺就容易虚弱,容易引起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果肺金弱了,对应相克的是木,肝就容易失调,而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眼容易出现干涩、眼花、眼疲劳等问题。如果肝木弱了,对应相克的是土,容易导致脾胃虚弱,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等肠胃问题。如果脾土弱了,对应相克的是水,容易导致肾水不足,肾主骨和骨骼,肾水不足,容易引起腰酸背痛、骨质疏松等骨骼问题。
根据上面的关系,可以看出如果五行哪里弱了,都会影响到肾,导致肾水不足。所以要调理五行,可以从调理肾水开始。肾能藏精、主水液,肾中的精能调控膀胱的开合,从而达到排尿和藏尿的作用,所以足少阴肾经上的阴陵泉对排尿顺畅有很好的作用。当肾水不足时,足少阴肾经上的太溪穴也能调节肾水。太溪位于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经常按摩太溪穴,能补肾滋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