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出过哪些明星?
首先,可能我说的这些不算明星,只能算比较有名气的演员或者艺人吧。 邓超,这个就不用说了吧,娱乐圈一线男星,演什么火什么。
罗海琼,最出名的应该是《大汉天子》里的卫青吧。还演过《像雾像雨又像风》的杜心雨和《新红楼梦》的王熙凤。现在比较少演戏了,专心做制片人。
张译,这个我也挺喜欢的演员,低调踏实,演什么都好。代表作应该是《士兵突击》和《我的团长我的团》,最近两年好像没什么新作,一直在忙着导演作品。
朱丹,我以前特别喜欢看她的节目,《我爱记歌词》和《非常静距离》,后来她结婚生完孩子后节目就少了很多,不过近期她在浙江卫视主持的节目又多了起来。
李曼,《满城尽带黄金甲》里的蒋娥,《金陵十三钗》里的玉墨,还有《新西游记》里的兔精。感觉李曼挺会挑戏的,演技挺好的一个女演员,一直不怎么红。
刘洁,不知道算不算女明星,但是我觉得她的演技比上面的几个都好,就是一直没戏拍。《都市笑口组》的女主角,《真情无限之养母》里的肖童妈妈,还有个印象深刻的角色是《将婚姻进行到底》里章艳的表妹,总之特别讨人喜欢的一个女演员。
赵韩樱子,可能是江西艺校毕业的,跟邓超同班同学。因为出演《因为爱情有多美》和《因为爱情有结局》而颇受关注,还在《云中歌》里饰演了绿袖。感觉她的古装造型不如现代装好看。
黄圣依,这应该不用多说吧,当年可是靠着清纯外表和完美身材而走红的女明星。《功夫》里的哑女,算是她职业生涯里的经典影片了吧。
另外,在电影《人羊怪谈》里饰演小雨的宋佳(也是我的母校南昌工程学院文艺部的部长)也还算比较有名气吧,至少我是很喜欢的女演员之一,觉得她很好看。
汤显祖 (1550—1616),明代著名戏曲作家、文学家。江西临川(今抚州市)人。他出身书香门第,少有才名,14岁考取秀才,21岁中举人,34岁进士及第。历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等官。44岁时仕途失意,便解官返回临川。
袁枚 (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24岁登进士,外放做县官,历任溧水、江浦、江宁、沭阳等县知县。袁枚28岁应博学鸿词考试被录取,与成德、陈兆作、周煌、彭元瑞等五人合称“博学鸿词科五大家”。33岁父亲去世,为亲送葬,辞官居扬州不到一年,即不顾官场清议,毅然前往滁州琅琊山游览。34岁母亲去世,仍居扬州治丧为亲送葬,服阕后,于乾隆十七年被选调任江南溧水县令。在溧水2年,袁枚废除了当地“报灾通融”的恶习以及旧有的“社学”积弊,兴办本地社学;他轻刑罚,重教化,“日亲庶务,夜即书楼”。由于政务宽松,与民休息,溧水社会风气大为好转,百姓安居乐业。两年期满,调任江宁等地。袁枚37岁那年上了一道《遭母忧》的公文,到江宁上任时为母亲举办葬礼,居丧。当时的吏部尚书张延炳却要袁枚回任江宁。当时清政府为彰显皇恩,下过一道谕旨:“嗣后遭父母忧,该部应知照该督抚,容服阙,仍补原官。”这道谕旨对丁忧在乡、服阙尚未起复的知县,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可是袁枚抗旨不遵,坚持丁忧服阙,终于使张延炳无可奈何。袁枚服阙起身后赴江宁上任,直到40岁。由于他不满官场的黑暗,托病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之随园。后主讲江宁、素园,世称随园先生。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出生于临江军(今江西樟树市)军衙,临江军是北宋时在吉州(今江西吉安)治下的辖地,在北宋时归江南西路统管(今江西)。
魏祥达(1895—1955)字少鹤,江西南城县人。他幼随其堂叔“江西大侠”魏祥光习文练武,熟读《三国》、《水浒》、《左传》、《资治通鉴》等典籍,文韬武略兼具一身。1919年春,在南城组织“民众阅书社”、(后易名“平民阅书社”)。并自任社长。以“发扬民权,提倡平民教育”为宗旨。1926年6月,魏祥达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抚州地区早期的共产党负责人之一。1930年春,中共抚州特委建立,徐烈任特委书记,魏祥达任特委组织部长。他在抚州、南城、南丰等地组织农民进行了大量革命宣传和群众发动工作,与特委其他领导人一起,积极扩大红军队伍,壮大革命力量。同年,由于长期革命奔波,积劳成疾,魏祥达患了肺病。1930年6月,魏祥达从抚州调往瑞金,调任江西省苏维埃执行委员,继续为革命事业工作,直至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