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演员是什么种姓?
这位阿米尔·汗是印度的宝岛,整个亚洲娱乐圈的顶级流量,但是大家印象中最深的可能是他主演的《三傻大闹宝莱坞》 这部影片非常经典,也让他拿到了自己事业里的第4个最佳国际男演员奖,但让大家感到好奇的是阿米尔·汗到底是什么种姓呢? 首先我们可以从他饰演的《阿拉丁》中看到他的服饰是阿拉伯风格的,所以可以推断出他在电影里扮演的是一个来自中东的奴隶。那么问题就来了,在古印度时期,中东可不是什么婆罗门或者刹帝利的天下,反而是达利特和首陀罗的天下(雅利安人入侵前),所以阿米尔·汗的种姓也应该是这两个其中一种。
而在《摔跤吧!爸爸》中,他饰演的人物性格又决定了他不是达利特,因为一个达利特是不可能当国王的,所以他是首陀罗或者刹帝利的概率就很大了。而且在片中可以看到他有家人,而且他是家里唯一的孩子,根据印度教的规定,只有刹帝利和雅利安人才有可能独子,而首陀罗是没有资格单独拥有的。
所以综合来看的话阿米尔·汗应该是一个首陀罗或者刹帝利。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阿米尔·汗经常饰演底层人物的形象,但是他并不是出自下层民众,而是出身于印度中产阶级,是德里大学文学系高材生。 不过能出演这么多不同种族、不同身份的角色,这也是他对印度影视业最大的贡献之一。
印度种姓制度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制度之一。种姓制度把社会划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种姓。每个种姓有着严格的禁戒,世代从事固定的职业 ,不能改变、不得改嫁。不可触碰“贱民”和“不可接触者”。低级种姓不能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不同种姓之间不能通婚。低级种姓的人不可接触高级种姓的人,不可给高级种姓的人提水、做饭、理发和洗衣服,连坐轿子、喝茶、洗澡也是犯罪。
种姓制度在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侵入印度时就已存在。雅利安人在班达克什米尔地区和中印度地区以及孟加拉的东部遇到了非雅利安居民顽强的抵抗,雅利安人把这些非雅利安居民视为异教徒,成为最低种姓——首陀罗。随着雅利安人国家的形成,军事贵族和祭司贵族的世袭化和规范化,种姓制度逐渐完备,并且成为法的组成部分,得到法律保障。特别是随着祭祀的发展,祭司贵族即婆罗门的地位空前提高,他们不但成为最高种姓,而且成为特权阶层,控制宗教祭祀的管理和教义解释,独享国家财源。婆罗门不仅在祭祀方面有特权,而且在政治、经济方面成为实际的统治者。婆罗门统治被制度化,并以国家法形式确定下来。公元前6世纪至5世纪出现吠陀圣典和初现乌陀那法典,在国家法令中确认种姓制度,并加强了对首陀罗的镇压。
在佛教和耆那教宣扬一元论、宿命论、宗教平等主张和民族矛盾及种姓之间的矛盾斗争的影响下,种姓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得到松动。但婆罗门在世俗法中不断强化种姓制度。印度孔雀王朝统一印度后,种姓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从公元2世纪开始,随着印度分崩离析和外族入侵,种姓制度又得到强化。4世纪笈多帝国重建印度统一后,婆罗门教重新复兴,种姓制度进入鼎盛。此时,不仅在印度全境确立了种姓制度,而且确立了各个地区内部的种姓分支。6世纪婆罗门哲学家商羯罗倡导的唯心主义的一元论,认为梵天无边无际,永恒不灭,人是梵天的幻化,人的灵魂与梵天合一,提出种姓是梵天的创造物,种姓是天经地义的,确定了种姓制度的宗教法理论。
10世纪开始,印度相继建立了一系列封建王朝,13世纪中叶开始突厥人入侵,建立德里苏丹国。外来文化的传播和印度教民族反抗外来统治的斗争,使种姓制度一度有所松动,但是婆罗门法典继续强化种姓制度,并在16世纪德里莫卧儿王朝统治时期仍然有所发展。
1947年印度独立后,在宪法中废除了种姓制度。但是种姓制度仍以各种形式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作用。现行印度宪法关于种姓制度的规定,确认宪法保障公民不分种姓享有信仰和结社的自由,废除不可接触制度(即保护“贱民”的条款),对“低种姓”成员实行入学和就业的优惠、减免费用、提高待遇等措施,以推动“低种姓”成员在经济、教育、职位等方面的发展,缩小种姓差别。(1950年宪法第15、23、25、29条及第25次修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