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演员都是高种姓吗?

荣立承荣立承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印度的明星都是高种姓”这个观点是没有充分根据的。 首先,在印度全国范围来讲,拥有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雅利安人”确实主要分布在北方。但是在北方,种姓制度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森严。 例如在德里红堡(古德里皇帝居住的地方)附近有很多卖小吃的摊贩,其中不少是华裔印度人,他们的祖先最早是在英国殖民时期来到印度打工的华人,很多是在锡兰(今斯里兰卡)从事茶叶种植业的华人。他们后来加入印度籍,娶了当地女士为妻后,就世代居住在德里了。这些人的祖辈当年之所以选择来到这片遥远而落后的亚洲内陆地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里的种姓制度比较宽松,允许低种姓者通过诚实劳动致富。

虽然这些人的祖辈最初是来自中国的穷人,但是到了他们自己这一代,已经算是高种姓者了——至少在德里是这样。 这些人中有些成为了小有名气的电影演员,比如《阿育王》里王宫总管(就是最后被阿育王砍掉一只手的那位……)的饰演者拉贾万,他是1946年出生于印度东北部的曼尼普尔邦的一个高种姓人家,原本是一位职业拳击手。还有《神秘巨星》中女主角的母亲伊什瓦的饰演者梅·维斯卡,她出身于一个富有的婆罗门家庭,曾经是印度小姐候选人。

其次,即使在一个地方高种姓者占绝大多数,也并不意味着低种姓者就不能成为演员。 我认识一位来自孟买的演艺界大佬,他的祖上其实是达利特(贱民),不过在孟买这个港口城市,很多年前靠做戏子挣的钱比做其他行业都多。这位先生自己长得一表人才,而且因为家境富裕,所以从小受过很好的教育,他的梵语和乌尔都语说得和英文一样好,并且十分擅长表演戏剧。记得他曾经很神气地对我说,除了王室和神职人员,没有什么人比他更高种姓了,他简直就是印度的王子!

籍德凌籍德凌优质答主

印度是电影大国,仅宝莱坞每年的产出就远超好莱坞。不过印度电影的普遍风格相当“魔幻现实主义”——歌舞场面不计后果地密集,情节也跌宕起伏,通常最后以大团圆为结局。

所以,有不少人以为,印度电影里的豪华场景,也反映了个别甚至多数印度人的真实生活,因而得出印度人多是高种姓富裕阶层的结论,这是不了解印度的表现。

在印度,电影是仅次于宗教的第二大消遣方式。由于宗教原因,很多印度人终身不踏进戏院,只能在家里看DVD,因此DVD的销售量相当大——不少小商贩的流动小车载满DVD沿街兜售。

在农村或贫民窟地区,有专门做露天电影生意的人,他们在一块平地上,竖起一块大屏幕,在放映机和银幕之间的空地四周用绳子围起来,谁给钱谁就可以进去看,看完一场散场、下一场开始前,他们就放上几张毯子,把场地出租给过路人休息。这种流动电影场几乎每天都有,有时一天几场。在这些影院或流动影院中,普通电影票价是10卢比(1卢比约合0.1元人民币),很少有50卢比以上的。

印度电影内容基本反映的是低种姓平民的生活,因为这种电影才能给广大低种姓平民以心灵上的抚慰,他们的生活虽然窘迫,但通过电影里的爱情、歌舞,感到人生还是有亮色、有希望的。印度的上层种姓、上流社会,是很少看电影的,他们看的不是从欧美引进的电影,就是欧美人拍摄的反映印度上流社会生活的片子。

上流社会自己消费的娱乐活动,最集中的反映就是在舞会、酒会上的印度式舞会:舞蹈的伴奏者只有一人,用一种独特的打击乐器“达姆萨姆”(形似两个木头墩子扎在一根木棍上)进行演奏,舞者(通常是女人)的舞步随着这种节奏时急时缓,舞姿优雅,舞毕时掌声和赞声四起。这种舞蹈非常有讲究,舞者不仅舞姿要优美,而且面部表情要生动、到位,一举一动都要有灵气。

在舞会或酒会上,有时还请一些印度电影里的大牌明星参加,其中女影星通常只跳舞,男影星往往只是拿着达姆萨姆敲两下,边敲边唱几句,因为他们的主要强项是演电影、拍广告,而不是唱歌。女明星的舞技大多很好,当然这也是她们走红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舞会或酒会上,人们会十分客气和尊敬地看着电影明星跳舞,但基本上不会主动与他们交谈,顶多上前握手致敬。一般的人只有在参加或被邀请参加别人的舞会或酒会时才能看到、遇到他们。因此,印度人基本无法与在电影里看到的“大明星”们亲密接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