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传统鼓叫什么?
韩国传统乐器主要有陶笛、排箫、伽倻琴(朝鲜琴)、明月琴、律琴和鼓等。 关于“韩国鼓”的分类,根据材质的不同可分为:木鱼、响板、锡杖、大钹、小钹、长钟等;按音高不同分为:太鼓、道鼓等;按外形分则有:圆鼓、扁鼓等;还有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划分的鼓种等等…… 其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应该就属于太鼓了。它是韩国民族民间乐器的代表,也是韩国音乐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祭祀、庆典、民间习俗等场合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并且经常作为主舞伴奏乐器。
太鼓在演奏技法上较为复杂,它没有固定音色,不能独奏,只能配合舞蹈等表演形式进行演奏 。 在所有的韩国鼓中,太鼓的体型最大,一般由整块的桐木或杉木掏空而成。表面光滑,底部有一个踏板。演奏时,演奏者用脚跺踩踏板,使鼓腔产生振动,通过鼓膜传至槌子,从而产生音响。 除还有直径约40cm的小型太鼓,称为“小太鼓",多用竹木制成。
除了太鼓外,韩国其他各样的鼓也都各具特色。 如圆形的月尾鼓,流行于全罗道地区,是用整个圆木凿空做成,无弦无棰,用手拍打两侧发声;又如半月形的加铃鼓,是在日本占领时期由美国士兵传入的一种吉普赛风格的发源于犹太教徒的宗教音乐,它在圆形的鼓面上悬挂有5-6个铃铛,演奏时双手持槌敲击鼓面及铃铛来发出声响。
长鼓 朝鲜族打击乐器。因鼓筒长而得名。朝鲜语称“Kukki Changgu”,简称“changgu”。长鼓是朝鲜族舞蹈伴奏和器乐合奏中的重要节奏乐器,流行于中国、朝鲜和韩国。 鼓框用樟木或楠木制成,两头大小不一,大鼓面直径20厘米,小鼓面直径14厘米,鼓长60——70厘米,鼓的两面均蒙以马皮或驴皮。演奏时,将系在鼓腰上的带子斜挂于左腋下,大鼓面靠右,小鼓面靠左,双手持细而软的竹签,槌头垫有软布,敲击时发出"匡、翁"两音,大鼓面发音浑厚响亮,小鼓面发音清脆明亮。音色清亮,既可独奏,又可合奏,还可以为歌舞伴奏。
长鼓音色淳厚明亮,清脆悦耳,富有表现力,既是器乐合奏中的节奏乐器,又常用于舞蹈时伴奏。在朝鲜族器乐合奏中,长鼓可做独奏,或由一人打两面鼓。1949年后,专业和业余的民族乐团和器乐合奏中,都有长鼓参加乐队演奏。长鼓舞是中国朝鲜族人民喜爱的民间舞蹈之一。舞蹈者在长鼓急骤清脆的节奏中,以鼓声伴舞,以舞姿抒情,舞时,多将长鼓系在背后击之,舞姿潇洒多变,有各种旋转、跳跃以及各种腿上的技巧,情绪欢快热烈,风格浑厚豪放,给人以明快、炽烈的艺术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