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男孩多还是女孩多?
就全国范围来说,应该仍然是男性多于女性(13.67:100) 但是到2010年,城市男性将比女性少34万,城镇人口性别比降至 54.78:100;同时,农村则将比女性多出968万人,乡村人口性别比上升至104.91:100。也就是说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输入,城市对于女性的偏好超过了男性。[1] 这是百度百科上对于中国男女比例的解读,至于为什么是这样,我就不一一说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但是我觉得这个数据比较官方,如果单单看这个数据的话,可能有点让人难以理解,于是我找到了一个关于我国自1995年以来男女比例失调的统计数据[2] 由图可见,在1995年到2010年间,每10个出生的女婴,就有大约19个男婴出生(2005年是最高值19.7),而到了2010年这一数字降低到了15,也就是大约每10个出生的女婴,只有15个男婴出生。
近年来网络上对于“重女轻男”倾向的抱怨是有一定根据的,而且这种偏向可能还在持续。毕竟按照这个数据,直到2010年,每个出生的女婴,才有大约7个出生的男婴。 不过这个统计没有考虑到2个问题:一是不同地区生育政策不一样,二是不同的家庭对于孩子的偏好。如果考虑这两个因素的话,恐怕情况又要另当别论了。
首先说说第一点,计划生育政策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角度来看是成功的,但是在另一方面却导致了地域之间生育水平(指平均每对夫妇生育子女数)的差异。
一般说来,经济发展较快、社会福利较好的地区,人们生育的欲望较低,相反那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生育率较高 (这跟我想象中的不一样啊!!!) 根据2005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在东部沿海地区,每100个已婚妇女仅有78个活产,而在西北地区这一数字达到109个。 [3] 除了地域之外,家庭对于儿子女儿的不同偏好也会造成男女出生比例差异。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普遍存在“养儿防老”的观念,因此在缺乏社会保障制度的年代,人们更倾向于生儿子以便老了之后有依靠。但是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以及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儿子的依赖不再像过去那样强,尤其是城市居民,他们对于生男生女的偏好并没有显著的区别。
因此可以说,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虽然总的人口性别比在升高,但是在城 镇或者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的性别比仍然可能在下降。 当然,我说的这些只是相对于总量而言,在微观个体层面,因为家庭成员对于男/女儿的偏好,以及生育政策的影响,导致个别家庭可能会因为超生导致男女比例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