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寓言故事的成语?
寓言故事成语是中国成语里面非常有特色和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里面一种光彩夺目的明珠。它既有富含哲理的寓言故事所独具有的通俗易懂、意味深长的特点,又有汉语成语所独具有的结构稳定、表意精炼、意思丰富。
“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叶公好龙”“塞翁失马”等寓言成语,都只有四个字,有的甚至只有三个字,如“鹬蚌相争”,却都有着十分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意味深长的道理。比如“塞翁失马”这个成语出自《淮南子·人间训》所收录的一则古代寓言,故事说古代北方边塞地区有个老人,人们称他塞翁。有一次,他养的一匹马突然跑丢了,大家都来表示怜悯和不平,塞翁却说:“这难道不会是福吗?”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一群好几个人赶回来。大家纷纷表示祝贺,塞翁却说:“这难道不会是祸吗?”后来,他儿子骑马时,从马上掉下去摔断了腿。后来,边塞发生战争,壮年男子都被征去打仗,十有七八战死沙场,塞翁的儿子因为体残免于征战,母子相依为命。这则寓言说明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好事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变成坏事,即祸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这则寓言故事用“塞翁失马”四个字作为成语就概括了。
再如“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出自《庄子·秋水》,说的是安于小境而不自知或鼠目寸光,所见有限的人。这则寓言在《庄子》里面就只用了六个字:“吾宁可与之矣”,意思说:我宁愿和你一起生活在井里面。后来人们用“井底之蛙”概括这则寓言故事,后来又有“井蛙之见”的说法。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出自《战国策·赵策》收录的一则历史寓言。这个成语讽刺互相怀有忿忿之心而争斗不休,最后让第三者得利。
还有家喻户晓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意指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再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