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片怎么拍的?
好莱坞的制片制度,最根本的就是制片人中心制。制片人是电影公司专门负责具体项目投资和运作的负责人,他们负责寻找和购买合适的电影剧本,找到合适的导演来拍摄,同时还要把成本尽量控制在合理范围,还要确保电影能够盈利。这个制度的核心其实很简单,就是让最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比如导演只需要负责拍片子,不用操心投资和宣传的事。
相比之下,国内很多制片人,除了要负责找钱和监督拍摄事宜外,还要担负起监制、宣传和发行等工作。尽管如今像博纳、华谊和光线等一些电影公司,开始在内部尝试好莱坞的制片制度,但国内绝大多数的影片在立项之初,制片人这个职位可能还处于空缺或者半缺状态。
好莱坞电影之所以会具有很强的“作者风格”,比如你一看就知道这是诺兰拍的,那是斯皮尔伯格的片子,都是缘于他们从始至终都握着一个词,那便是“创作控制权”,而且,他们还都享受超高的片酬。但是,反观我们的国产片导演,除了张艺谋、陈凯歌和冯小刚等那么几位外,基本上“创作控制权”都被掌握在制片方手中,甚至有的就是个挂名导演。
从生产模式来看,好莱坞大片都是大规模集约化生产,投入的人力和财力堪称天文数字,比如《泰坦尼克号》,前后经历了5000名工作人员,共花了4年才拍摄完成,总成本2.4亿美元。
相对而言,国产片的生产模式则比较松散,即便是像《集结号》这样相对大体量的国产片,其在摄制人员和摄制时间上都比《拯救大兵瑞恩》要少了一半。
说白了,国内电影圈虽然不缺好剧本和好演员,但是缺好制片人、好编剧和好导演,这也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好演员找不到好剧本,而编剧和导演在创作时也受到诸多掣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