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在五行属什么?
五行的起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先秦思想中,五行并不是构成万物的元素,而是用于描述万物性质的概念体系。 《尚书·仲虺之诰》曰“有夏桀”、《泰誓》曰“夏氏有桀”;成书于战国中期(约前350-275年)的《尚书·甘誓》和《史记·夏本纪》亦言及夏代世系。可见夏代的谱系相当可靠。据《史记·夏本纪》所载,太康失国至少陵夷二十余代,夏朝末代君主夏桀在位五十四年而亡。
据现代考古学研究,夏文化始自距今约4100年的二里头村期文化晚期,止于距今约3800年的师店文化末期,即夏代早期至夏代中期,故一般认为,夏朝建立的时间当不晚于公元前20世纪中叶。以建国至灭亡计37代36王(禹至启七帝无世号),共约471年,比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稍晚。 以一王朝四百余年平均寿命计,每代约19年左右。此数与文献所记夏初君臣年龄相契,如禹年十五得志于诸侯,即位时三十岁(见《孟子·离娄下》);少康初为邑司寇时“饥困,乃寄居胥舆之国,寄食于有虞氏,为之庖人”(《左传·哀公五年》隐公元年),寄食五年后才回国继位,在位二十九年(见《竹书纪年》)。若以此数推之,则夏初一代大约只有四五岁的儿童,不可能已有婚娶能力或子嗣。这当然不合情理。 由此可知,所谓大禹治水之事不过是一个远古神话而已,并无真实的历史原型;所谓的夏朝也只是一个传说时代的故事罢了! 所以,将传说中的五帝时期当做是夏朝时期也是没有根据的,因为连夏朝的存在都还是一个有待商榷的问题呢……所以更不用谈其后面的朝代了……
至于五行之说,最早见于《尚书·舜典》。《舜典》云:“汝朱、虎、熊、罴,素厥谟。”孔颖达疏引马融说谓此“四兽”皆“猛兽”名;又引郑玄说谓此“四兽”分掌四方,各从其方色而言。从郑玄的说法来看,所谓“行”不过是表示方位的符号,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尚书·皋陶谟》也有关于“五行”的记载——“何遵修天道,何从帝之吉?何施结民心,何求一人男?何任宗?何施恒德?何思火灭儿(金文作“金”)?何怀明土?”这里的“五行”只是五种基本政策,其实质仍然相当于“五事”——只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五事”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并非一种独立的概念。
所以说,五行原本并没有实质的意义。它是在西汉初年才形成的哲学观念以及后来的一些社会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