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五行属什么的?
“甘”在古代有两种读音,读gan时与“干”同音,意为甘甜;而读kan的时候是指味甜的水果。所以“甘”在形容词中可解释为甘甜、甘美,在名词中指味觉。 而“甜”字是后面加上的形容词后缀。从“甘”引申而来,最初意思也是指味道鲜甜可口,后来形容人的内心感受如甜味般美好。 那么它们两个的关系就是,当作为形容词时都可以表示甜的意思(因为古代没有专门的形容词去表达这种意思)但两者又有区别,古汉语里甘通常用来形容味道,而甜则是描述内心感受。现代汉语就比较好区分了,一般形容味道用“甘”比如甘甜,来形容内心的感受就用“甜”比如甜美。
关于这两个字的来源,我找了很多资料,目前认为比较靠谱的两种说法如下: 第一种:夏朝末期的禹的儿子启建立夏王朝,他死后其子太康即位。太康很无能,总是沉溺于打猎而不理朝政,他的几个弟弟纷纷自立门户。这时有个叫后羿的部落首领带了一帮人为百姓除害,赶跑了太康,自己当了夏王。后羿也是贪图权利之人,他刚夺权成功便开始肆意挥霍,生活骄奢淫逸起来。他的一个属下寒浞看准时机,挑拨离间,使后羿和相妻被冻死,并夺得了后羿的王位。寒浞当了国王以后,开始疯狂迫害后羿的族人,并把后羿的族人都迁到了远地。当时大禹的后代夏朝王室还在,他们得知这一消息后便派王子武罗前去求后羿的族人。可是当他们找到后羿一族人时,已经来不及了,此时寒浞发兵前来追杀,武罗只得带着众人逃往南巢。 据说武罗一行人在逃亡的路途之中,发现沿途的水果都很香甜可口,于是他们推测南巢一带一定气候宜人,环境舒适,非常适合居住和种植水果,于是便定居于此。同时他们也学会了制作果酱的办法,将做好的果酱分送给当地人吃。南巢一带的百姓也学会了自己栽种果树,他们种植的果树结出的果实口味极佳,当地人也称这些果子为“甘棠”。后人为了纪念武罗的丰功伟绩,便在甘棠树下举办祭祀活动,久而久之就发展成一种风俗习惯。到后来人们又发现许多植物都可制成美味可口的食物,因此对食物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逐渐由温饱向好吃转化,而“甘”也就由此产生。
第二种:周王朝初期,有一个小国叫淮夷,由于长期被周朝统治,他们心中十分不满,经常起事反抗周朝。周厉王听说后非常生气,亲自带领军队镇压了这次叛乱,并将很多淮夷人俘虏。他命令士兵给每个俘虏一根木棍,让他们每天将木棍砸碎来消磨时间。由于这些淮夷人多是在田间劳作,很少有会使用锤子敲凿的人,因此不管他们怎么捶打的都不见一点效果。只有一名叫伯庸的人,虽然他也不是锤凿方面的行家,但是他有聪明的头脑。他发现每次锤击的位置不同,砸出来的痕迹也不一样,于是他总结出了一整套规律并很快掌握了技巧,仅用一天的时间就将木棍全部捣碎。 周厉王看见后立即召见了伯庸,并向他所学的技能以及总结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研究,他认为这种方法可以推广到农业生产中去以提高效率。于是他让农民们按照这个方法将田地里的泥土松碎,果然,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少了人力物力消耗。此事传出之后,周围的其他诸侯纷纷效仿。不久,这种新的方法流传至全国各个地区,大大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为表彰伯庸的功绩,周朝天子特意给他封了一个官职,这个职务在当时相当于掌管农事的官员。而伯庸所掌握的新技术也被命名为“斫”,意思是砍伐木头,同时也寓意着打破传统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斫”又被简化成了“甜”。
以上便是我对这两种说法的看法,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