玺在五行中属什么?
「玺」,本义为印信、印章之总称。《说文解字》载曰:「玺,玉印也。秦专稱天子印為璽,又稱『符節璽書』;漢制,諸王公侯金印紫綬,諸卿少卿銀印青綬,博士铜印墨绶,吏六百石以上銅印青絹縝綬;庶民無璽。至後魏時,始以璽為寶也」(《説文·玉部》卷八) 從甲骨金文中可見,其初形與「啓」相類,即「」或「」之省,乃「啟」之初文,本義謂開封發啟。後來借表「印信」之意。至商代晚期,又引申出「寶物」之義(如《釋名》載曰:「璽,寶也。關防印信,印封之寶也。」「璽書,言璽印封之,若今使者受詔書也」)。
由印信一義又可派生出另一重意涵,此處不贅述。 而「璽」的「五行」归属,則可分而言之。蓋「璽」之本義有二:其一為印信,其二為寶物。故其所屬之五行的定論當有兩種: 一者,因為「玺」為印信之用,而印信為金所作,故曰金行。且「璽」之印身所用之材料雖常變更,但總體來說是以金為主,這亦符合五行之中金為主的原则。 二者,因為所藏器物為宝物,寶物在五行之中屬於水。因此「璽」又別具一義,屬於水火之餘的「次五行」,俗稱「陰五行」。由此亦可得見古人對於「印信」與「寶物」之區分。 至於上述二者孰正孰偏,則因時制宜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