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五行属于什么?
炳,是古代一种指代火炬的称谓。《礼记·月令》中记载“仲夏之月……燔柴于大宗庙”,孔颖达疏云“今时六月祭天,燔柴於坛上;七月祭祀天地,亦燔柴於坛上也。此月令所记烧柴之事,谓大火正,可以郊祀天地。”这里的“大火”就是现代天文意义上的心宿二(即天蝎座α)。也就是说在周代的时候就已经用“炳”来称呼心宿二了。而古人观察星象是以北斗七星和南十字星座为指向标的。心宿二是南方最亮的星星之一,因此又称为“明堂大辰”、“炎帝”等等。战国后期成书的《史记·天官书》记载:“轩辕之虚,南方火也。”“大辰”,徐乐庵注引《春秋命历序》曰:“火星与轩辕宿,所谓‘大辰’者也。”
汉代的张衡在《东京赋》中描述建中之星:“炳然火张”。李善注引《汉书》曰:“其星如丹,其中有火。”这里同时提到了心宿二的两个名字—— “炳”和“明堂大辰”——也就是说明“炳”确实指的是心宿二。 以上都是以现代天文学观点来看待问题的。但是“炳”在古代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含义——它就是燃烧之火的本字!东汉的应劭撰写过一部著名的辞典类著作叫《风俗通义》,其中对“炳”的解释就是:“炳,本也。从火,丙声。”“本”是什么意思呢?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时说:“凡物之首皆谓之炳。”“头”在古代读作“卜”,所以“炳”也可以理解为最初的意思。这样看来,古人就是用“炳”这个字来表示心宿二被火焰包围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