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五行属于哪个?
“形意拳”的“形”字,历来解释者颇众。有的说“形”是形容,即形象之意;也有说“形”为有形式的意思,当然皆有所本。然而仔细考之,却皆有所失。 个人认为“形”之一字当指“形状”“形态”而言之,而不具有“形容”“有形式”等意思。否则,“无形意”为何物?而且,“形意拳”岂不成了“有形有意拳”或者“无形无意拳”了吗? 此其一。
其二,从字源上看,“形”之本义即指“形状”而言。《说文》谓“形,象形也。”(段注:“象形者,客观的存在着,何如象之。”)可见“形”之初字即“形”,其本义即为描述或表示事物的具体形状。“形”与“象”古同字,故可通假,而“形”用为表达“像”的意义时,其引申出的“模仿、塑造”之义亦由“象”字承载。换言之,“形似”就是“像”。
其三,“形”用于拳术之名,首见于《武备志·军器要略》,其中列出了十种兵器的形状:刀、枪、剑、戟、镋、棍、槊、棒、拐子、流星。拳术则称“手型”,列举了十八个手型的形状:拳、钩、插、刁、掌、炮、勾、戳、挒、圈、云、封、按、挑、弹、蹬、踩、压。又言及身法,列举了八条标准:长、短、高、矮、胖、瘦、强、弱。最后概括为十六个字:“五形六法十二式,七步八法三十六招。 ”其中的“五形”就是指五种基本的手型——“拳、勾、叉、劈、砍”——这正与道家养生中的五指针法相同。可见拳术之名多用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