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银行是指哪五行?
《易经》中谈到“五行”,是说五行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元素。这五种元素并不是指金木水火土这五样实体物质。《易经·系辞下》:“天地氤氲,万物化醇。”这里的天地指阴阳二气,而不是天地万物;“絪缊”即阴阳交融而化生万物之意。
古人认为太阳在天空运行的过程中,有阴阳交合之时,此时万物生长茂盛,故又称为“阳盛阴衰”之日。月亮的运行也是这样,每月初一、十五前后,太阴之阳与太阳之阳互相交汇,阴阳交替,万物由此生长。 一个月之中,阴阳交替进行,如此则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所以,月有阴晴圆缺,但总不失去其圆的象征意义和周而复始的循环特征。
一年之中,春冬季为阴盛阳衰之季,草木不生,万物凋零;夏季为阴消阳长之机,草木繁盛,万物向荣;秋季属阳极盛之期,果实累累,万物成熟;冬季属阴盛之时,万物蛰伏,休养生息。四时交替,永不停息。 所以阴阳二气的运动就有如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是一个循环过程。这个循环就构成了自然界最普遍的规律——阴阳五行。 什么是阴阳?什么是五行?这是古代哲学的两个重要命题。《说卦传》对这两个问题做了最佳的解答: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阴阳者,象之具也。五行者,阴阳之质也。”
所谓阴阳,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说,就是物体内部所有微观粒子都具有正负电荷的效应。 凡是具有阴阳属性的事物都可以纳入阴阳范畴,万事万物均可以划分出阴阳属性。以自然界为例,天上地下,日月星辰,皆分阴阳。
地球本身也有阴阳之分——北极属阴,南极属阳;山之北,水之南,亦均属阴。 以人体而论,人体之大部亦都有阴阳之分。如头为天在上为阳,四肢在地为阴;背部为阳,腹部为阴等等。
至于五行,古书说法不一,最有代表性的是东汉王充所说:“五行者,何谓也?曰:谓木火土金水也。更相销克,宣通天下万物矣。”(《论衡·言毒篇》) 木火土金水这五个符号代表了五种基本物质,它们之间有着相生相克的关系,这五种关系形成了自然界最稳固的关系体系,而这个关系体系就叫做“五行”。
当然,这些不过是阴阳五行的最简单释义。要真正理解阴阳五行,并非易事!阴阳五行这一博大精深的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有待我们进一步去认识它,感悟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