岽字五行为什么?
“岽”,拼音:dōng 繁体字:崬(字典中只有这个繁体),异体字:岽、東,简体部首:山,部外笔画:6,总笔画数:9。 康熙字典中,“岽”字的页码是267,即《康熙字典》第267个汉字。 《康熙字典》中的“岽”字释意: 《说文解字》注:东山切音东;堂高也。 从《康熙字典》反推,该字为形声字,山为形,东为声。再查,该字在现代汉语字典中第一个解释就是:同“东”,如“东风”“东南风”。可见,该字今音读作dōng。
《新华字典》第六版中, “岽”字排在部首“山”的第一页,释义为“同‘东’,指日、月、星的总称”,举的例子有“东山”、 “东南风”、“洞中别有天”。可见其认读方法是先确定字形结构,然后根据读音查找对应解释。这种方法是正确的。 而“东”字在《新华字典》中排在部首“木”的第三页,释义为“方位词。表示太阳刚刚升起,亦指东方”。可见,其在作为方位词时读音为dōng,而在表示日出方向时读音为zhēng。也就是说,从字义角度讲,“东”和“岽”是完全一样的,而读音上二者只有一个字的差别。那么,造成这种字义完全相同而读音不同的情况是什么原因呢?显然是因为两个字的历史发音不完全一样所致。
查阅汉字的演变过程可知,“东”和“岽”这两个字,都是象形字,且古音相近。但在甲骨文中,“东”、“岽”二字形状不一,且“岽”有“東”之形而无“东”之形。金文大小篆后,二字的形体慢慢接近,但读音依然有别。至宋元明清之际,“岽”字多出现在江西福建两地的方言中,文献中使用“岽”的字形亦多为“東”而非“东”。直至现代,方言和旧文字(包括繁体字)中,“岽”字仍以“東”表形的字居多。我们可以推测在宋代甚至更早的时候,“岽”字的发音与“東”字相差不大,故能通用。
而“东”字作为太阳初升或指代东方的名词时,其发音自有一个演变过程——先秦两汉时念zhēng,魏晋南北朝时期变读zhēng,隋唐宋元明以来读dōng。今天人们读“东”字时,常会误以为它是“侗”的简笔字,这是因为“东”字在中文大写字母表中排第一,而“侗”字排第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