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五行属什么意思?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个主要内容,它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五大要素构成,这被称为五行的“五种物质”说。这种观点显然不符合现代科学的世界观,但它却深深影响了中医、道教、玄学等中国古代文化体系。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均与五行相对应,五脏为肝心脾肺肾,外感病证有风热风寒燥火湿热等等。而汗液本身也是津液的一部分(其他如唾液、泪水、汗液、精液等等也属阴液范畴),由此而衍生出汗的五行属性——“阴液”说;至于“五行”中的“行”字,有人解释成“流畅”“运行”的意思,如果这样,汗的五行属性就是流动的液态物质的统称了。这样的解释似乎不太符合“五行”作为元素或物质的性质。
关于汗的五行属什么还是应该从它的生理功能上来考量。《内经》指出:“津液各走其道,其渗灌津液,周流不休……循经脉,内至五脏六腑,外达筋骨皮肤,处处运转。”可见津液的运行全身离不开经络的运行,而经络又是五脏六腑之气化的通道。
气是抽象的,是功能的体现,故而“阴液”说更为妥当一些。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古人将五行分为“相生”和“相胜”两个系统,前者是母与子,后者是克与被克。两者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中医学也经常用五行这一体系来分析人体脏腑组织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以心脏为例,心脏的生理状态可以概括为“心如阳火”,而其病变又可以出现心火亢盛,心血不足,心阴虚以及心阳虚等不同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形成便涉及到“阴阳”和“五脏”两个不同的系统。其实,用五行来阐释病理现象也是有根据的。《内经》云:“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如果违背了这一规律,则会生病,正所谓“妄作劳,精气耗损,命火自衰,五脏虚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