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字属于五行属什么?
《说文》:“柳,小树也。”现代汉语词典:“柳,落叶乔木或灌木。叶狭长,互生,有柔毛。枝柔韧。早春开花,花序伞形,花色嫩黄、淡红、粉红或白色……” 可见,古代所说的“柳”和现在所说的“柳”已经不是同一个概念了。古汉语里的“柳”,指的就是柳树,一种杨柳科柳属植物;而现代汉语里的“柳”,除了包括柳树之外,还包括柳叶菜科的柳树和柽柳。在现在的植物分类体系中,前两类柳属的植物属于木本,后一类柳树属于草本。[1] 在汉代,“柳”还指的是狭义的柳树——也就是柳属的乔木或灌木。所以,汉代人所说的“柳”,它的五行属性应该是木五行的。因为古代的造字法是用象形的方法来表示事物的特征,比如“树”字的构造表示它是树木的总称(上面是“木”),而“杨柳”“柳条”的“柳”字,都表明它们是柳属植物的专称。
从唐代开始,人们用“柳”字来表示包括柳树在内的多种杨柳科植物。比如唐代韩愈的诗句“最宜杨柳倚春风”中的“柳”,宋朝苏轼的词句“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柳”,明代袁宏道的句子“垂杨影里见渔船”中的“柳”,都说明了这一点。 既然古人说的“柳”已经包括了多种杨柳科植物,那么这些植物的五行属性自然就要随“柳”而变。不过,我翻阅了大量的古籍,发现虽然古人经常用一个“柳”字来指代多种杨柳科植物,但他们还是保持了其中一部分木本的属性,即作为“柳”的一部分,属木;另一部分则是疏疏朗朗的枝叶,属火。这个区分有时候很明显,就像“杨”字,它下面的枝条是清楚的,属火。但是,有时这种五行属性的划分并不明显。
于是问题就来了:如果五行配五脏的话,“肝”属木,那应该没问题,可是“胆”又怎么办呢?(《黄帝内经》中说:“胆者,中精之府。”)再往下,“小肠”怎么安排?(《内经》中说:“小肠者,受盛之官。”)这些器官的属性该怎么确定呢?难道要它们都随“柳”而变化吗?!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我说古人的中医理论存在一个巨大的矛盾:一方面他们试图用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来概括世界万物的性质,这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另一方面,他们又想用阴阳五行来解释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种种现象和关系,而且希望这种阴阳五行系统是简单明了并且普适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给中药方剂作归经分析的时候,遇到需要用五行来解释的问题时,往往采取了一种模糊处理的办法,即不管阴阳多少,不管属性如何,凡是该方具有治疗功效的部位,就认为它具有该位置的五行属性。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使中医的理论系统和实际应用获得自洽(自我满足)。否则的话,就陷入无休止的矛盾和痛苦当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