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日是什么意思?
农历是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确定的,一个月为三十天,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农历的基准。而阳历则是基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划分的,以每年的冬至(北半球白天最短的一天)开始算起,依次排序,到第二年冬至之前,称为“寒暑冬季”或“冬至春至”,共有365天;第二年的冬至之后,进入“立春夏至”,共有90天;第三年的夏至之后,进入“立秋白露”,仍然还有45天;第四年的白露之后,进入“秋分寒露”尚有82天;第五年的寒露之后,进入“霜降立冬”仍有84天……如此周而复始,年年有余。所以每年公历1月1日都是“元旦”。
那么,是不是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就是一年之中天气最冷的时候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二十四节气是基于阳历计算的,而中国的农历又同时兼具阴阳历的功能。在农历当中,每一个节气都有着固定的气候特征和物候现象,虽然一年之中有的节气处于小寒大寒之间,或者处于立春惊蛰之间,但却有着先后顺序,不可能出现颠倒的情况。当然,也有个别例外情况,那就是“雨水”可能会出现在立春之后,“春分”可能处于雨水之后。但是“雨水”、“惊蛰”总是在立春之后的,这跟“清明”总是出现在“谷雨”之前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某个年份出现了“雨水”或者“惊蛰”提前,或者“谷雨”延迟的现象,那就说明这个年份出现了“闰月”,是农历年延长了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