佗字的五行属什么?
佗,读作tuó ㄊㄨㄛˊ。从人它声。本义:病名) 同本义。《说文》:“佗,疽也。” 引申为生病、受损等意思。《礼记·檀弓下》:“君薨,百官总已。大夫、士丁忧,一年;保氏教国子,小舞六成,大义卒备。”郑玄注:“小舞谓大武十六章,大义谓《春秋》六十篇也。大武六成,所以除凶;《春秋》六经,其义具矣。夫己既哀毁,而文德又备,可以治民矣。”
由生病引申为治疗。《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食,实菜羹清酒,笾豆之属,府祭则荐之。”郑玄注:“王之馈食者,王给大夫士之食,使其自劳其职。”孙诒让正义:“府,亦庖厨之称。《内则》云‘俎上鱼腹盖在府’是也。此言‘府祭则荐之’,谓祭祀之时,庖人当先荐熟肴。此与《月令》‘宰夫飨士’之意相通。”
由治病、疗伤引申为增加、增加重量(跟“减”相对)。《楚辞·离骚》:“皇天无私阿兮,览百姓以菑(zāi,灾)疾。”王逸注:“菑,害也。”洪兴祖补注:“《字林》曰:‘菑,毁田也。’”
以上均读作tuó。 这个字还有另外两个读音。第一个读音tóu,只有“佗佗然”这个用法。《庄子·秋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成玄英疏:“鲦鱼游处,其状若飞,故称之为‘佗’。”
第二个读音yōu,只有一个词“偓佺”。《庄子·大宗师》:“伟哉夫子,号称偓佺!”郭象注:“偓佺,神人也。”萧衍《齐万岁歌》:“吾王寿考,延及戊寅。三朝大礼,号为偓佺。”
从形声字的角度来说,“佗”从人,它声,意为“一个人”,属于人名常用的“私名取人”的范畴。其中的“它”字出自古书《尚书大禹谟》中记载唐尧传位给虞舜时,曾经对他讲过“金、木、水、火、土——政烦者其疏;水、火、金、木、土——政怠堕者其枯。”其意为政令繁杂则使民力疏怠,政令懒散倦怠就使国力枯竭。所以,在五行上,金木水火土,金为首。因此,“佗”字的“它”字,也应取“金”为五行。由此进一步可推论,“佗”字即属于五行金命。
从“形近”字的角度来说,“佗”、“伱、它、吅”四字同音通假字。《汉讳》中记载,汉朝有位皇帝叫刘佗,所以,汉时“佗(它)”、“伱”、“吅”通用。其中,“吅”字的字义是“高也”,“伱”字的字义是“大也”。在五行上,以“高”、“大”形容人,通常是指男子汉铁骨铮铮,具有阳刚之气,故与金有关,可以引申,以上三字的五行属性为“金”,进而,可以确认“佗”字五行属性为“金”。
从《国语辞典》、《说文解字》等工具书来看,“佗”字在汉语中有五个读音,其中,在“姓也”的“佗”字中,其在古代汉语中均属“滂母,歌韵”和“匣母,歌韵”。按照声母与五行的对应关系,“滂、匣母”属于五行中的“金”,即为“金”。“佗”字在汉语拼音中,属舌根、清、不送气、塞音。从中医五行的生克上分析,音声是天地之气的产物,按照“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的五行动态变化规律来看,“金”生“土”,“佗”字读为“tu”,有“土”和“多”,故从另个侧面确认了“佗”字的五行属性为“金”。
有专家从“佗”字的字源和字义角度来研究,认为“佗”本作“它”。“它”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它”字为象形字,本象蛇爬行之状。蛇在古代属虫类,是带有毒性的动物,《说文解字·它部》说“它,蛇从巳也。”蛇的形貌怪异,引伸为“别的”、“非此”的意思。《说文解字·人部》“佗,它也。”“它”字隶变“宀”和“它”结合而成为后世字形。其后,“它”字专为代词;“佗”字指病名。从“它”字的字义和字源角度来看,毒蛇当然属金的,“佗”为“它”的同音通假字,应属性跟它是一致的,因此,“佗”字的五行应为“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