墁字五行属性是什么?

松德颖松德颖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墁 拼音:màn,笔划:8,部首:土 五笔输入法: fwqq | 康熙字典笔画(墁:9;) 基本解释: ● 墁 (墁) màn ㄇㄢˋ 同“漫”。

详细解释: 墁 拼音:màn 注音:ㄇㄢˋ 部首:土,部外笔画:5,总笔画:8 五笔86&98:FWQQ 仓颉:GOMI 笔顺编号:121343534 四角号码:4771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7EC 基本字义 ● 墁 (墁) màn ㄏㄢˋ 同“漫”。 English ● 墁 (墁) màn a. to cover with cement; b. Cement.

人名的解释

我的名字--张墁,来自《说文解字》第660页。 说文解字注: 墁,饰地皃。从土,曼声。曼音莫官切。按,今本作漫。非是。

附:古代人名用法举例 “子午卯酉”“寅申巳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些词语在古文献中经常出现,如“甲子”、“乙丑”等。这里把一天之内十二地支所对应的时间点用一个抽象的字来表示。这种命名方法被现代考古学应用于对青铜器铭文的断代。 子午卯酉这四个字每字记一个小时,一天有二十四小时,刚好一个上午,一个下午,晚上十个时辰各有两个地支,加起来总共四个。

“甲”——“子”,即子时。 “乙”——“丑”,即丑时。 ————“寅”,即寅时。 “丙”——“卯”,即卯时。—— “丁”——“辰”,即辰时。 “戊”——“巳”,即巳时。 己——“未”,即未时。 庚——“申”,即申时。 辛——“酉”,即酉时。 壬——“戌”,即戍时。 癸——“亥”,即亥时。

上面这四组,每组一个字,都是古人用来说明天干和地支的对应关系。比如“甲”与“子”,它们的位置正好相差十六个,又因为“子”的下面还有一个“丑”,所以,我们就能推出“甲子”、“乙丑”等等这样的顺序了。

麻思扬麻思扬优质答主

在使用汉字时,经常会遇到不知道某一个字的五行怎么属的尴尬。其实汉字的五行判定有着非常明显的规律。上期我们提到了金属类的汉字通通归为金,而带有“氵”字偏旁的字,或者我们公认的水类事物,例如江、河、海、清、泽的字也归属于五行的水。

那么带有“土”字偏旁和我们公认的土类字又归入五行的哪一类呢?答案是土。例如:坚、城、培之类字都统归土类。下面再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吧!例如:增、培、岭、岗、坤等字同样也是属于土字根的字。

从以上众多的字的笔画和字形可以看出带有“土”字偏旁的字大多是关于高山、大地等固态的事物,由此引申为土地、事物的根源等等。土即大地,泥土,是万物生长的载体和根源。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