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的姓氏五行属什么?
乐琪最佳答案
首先,“夏侯”这个姓属于复姓。《汉语大字典》收录了“夏侯”这一姓,在“夏”字下收有此姓167条,在“侯”字下收有此姓2984条;而《新华词典》收录的“夏侯”这一姓名共有3470条,明显小于前者。可见“夏侯”作为姓使用的频率是很高的。
其次,“夏侯”这一姓氏的来源有一出自姒姓说和出自姬姓说。 出自姒姓说以唐代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为典据。司马贞在注释中说道:“夏禹,姒姓也,其子启国夏朝……”又道:“少康,姒姓也……其子杼国夏朝……”最后得出结论:“夏侯,夏氏也。”“夏侯”即指夏朝后裔。 而《路史·国名记》则认为“夏侯”一姓出自姬姓:“夏侯,夏之宗室。”“夏侯”即为夏王室成员所封之地。
那么,从姓氏学的角度看,“夏侯”属复姓,而“夏”、“侯”二字均系姓氏用字。且“夏侯”有二:其一,指夏朝后嗣所居之邦,因称“夏侯”或“下国”;其二,指周代春秋时国君季友的弟弟姬友封于夏邑(今河南太康),号称“夏伯”,又称“下国伯”,其孙祭仲为郑国卿士,其宗族遂以夏侯为姓。以上二说,出自古书典籍,颇可参阅。
但还有一种说法与“夏侯”的姓源无关,却颇有娱乐性。清人张澍引《帝王世纪》云:“尧姓唐,舜姓有虞,禹姓夏后……”又说:“契姓子,商姓殷,周姓姬。”于是,“夏侯”就自然是指大禹的别号了! 大禹治水确有功勋,帝舜因禹治水成功,将舜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还在虞墟(今河南虞城)为禹筑妻室。所以,大禹真有个外号叫“夏侯”。不过,这仅仅是一种附会而已。
中国的复姓不算太多,其中“夏侯”是一个。那么,夏侯姓氏五行属什么?
“夏”字的五行为火,“侯”字的五行为水。“夏”字的繁体字为“夏”,从页而,从厂声。厂,山崖。页,头也。
夏表示大地回暖,百虫皆出,有生生不息的寓意。古时人们在立夏这天有“称人”的习俗,即在横梁上挂一杆称,人们站在箩筐内,由人悬提横梁称重,来检验一段时间以来的体重变化。
还有在夏收完毕后的夏忙会、夏祀,以及消夏、夏日荷花、夏木阴阴等有祥和、美好的语句。而且在先秦时有华夏之说,也使夏字充满了古代的高贵气息,故用作人名可吉利吉祥。
“侯”字有爵位之王的含义,在五行中属水,有包容之气,可给人开阔、豁达的感受,引申出有地位、有涵养之义,十分适合用作男孩之名。
夏侯姓氏五行水火之局,五行中火旺,属木和金的人,与之相克,适合与属水或属火的人相交。
“夏侯”一姓的由来,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汉代有县名“夏邱”,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境内,那里的百姓以乡为姓,因此有的就以“夏邱”为姓。后来,有的把“邱”字去掉,变为“夏”字;有的将“邱”字省掉一撇,变为“侯”字,就成了“夏侯”这个复姓。
另一种说法是,春秋时鲁国有个国君叫姬允,字靖姑。他的后代子孙以他的字为姓,称为靖姓。后来,有的靖姓迁居到“邹县”的“夏邑(古地名)”,他们的后代便在靖字上,加上邑字旁,成为“郊”字。再后来,人们又嫌“郊”字部首复杂,使用不便,便又省去邑字旁,变为“交”,于是出现了交姓。再后来,有的交姓迁到“须昌县(古地名)”,那里有个“侯城”,交姓便在交字下面加上个“ 侯”字,成为复姓交侯。
到了东汉末年,有个交侯(xuān hóu)的后代名叫交允,因为犯了忌讳,不能用“交”字,于是又改为夏侯允。所以,夏侯姓是来自姬姓。
三国时期,夏侯氏作为谯地大族,族大人众、人才辈出,其家族成员多为曹魏政权所用。夏侯渊、夏侯惇、夏侯尚、夏侯玄、夏侯霸等人皆名留青史。
夏侯霸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效力过曹魏和蜀汉的文臣武将之一;夏侯渊与张辽、曹仁并称魏国“三良将”,位列“五子良将”之首;夏侯惇历任侍中、大将军、大司马等职,赐位高乡侯、安乡侯、朗乡侯、襄乡侯,“前后凡增邑十三万户”(《三国志·卷十九·魏书十九·诸夏侯曹传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