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环是怎么分的?
2018年6月北京市发布了《关于优化居住空间布局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将构建首都“多中心、郊区化”的空间格局。 什么是郊区化呢?通俗的讲就是人口和资源逐渐由中心向周边疏散、转移,形成非集中式的城市群落。那怎么实施这种战略呢?通过大力发展城际快速轨道交通(RRT)来实现。
目前我们国家的铁路网是以高速公路为依托的,也就是说你在哪个省份上高速,就会在哪个省份下高速;同样,你坐火车进出这个省份,也会在另一个出口出来。这样的后果就是如果某条线路堵车了,可以走别的线,但其他线可能也堵车!这就是典型的环线概念。 而如果把城市比做一个圆,那么城市的边缘其实就是半径,离中心的距离决定了交通的压力。所以,当交通压力一样时,离市中心越远,意味着半径越大,对周围的影响就越小。通过修筑新的外环线,将中心城区与远郊区县彻底分开,从而起到分流的作用。
以北京市为例,原来的六环路是中心城区的外围,而现在要建设的七环路则是远郊区的边缘。 七环路全线设互通式立交34处、一般立交59座,平行高架桥7.1公里,平交路口改造249处,新建和改建道路411公里。这些数据和原来的六环路相比增加了3倍左右。可见这一环线的建设规模有多大。(下图白色线条为现有四环,红色实线为新规划七环) 按照规划,七环路的建设还将继续向外延伸,在通州区域将与京哈高速相交,然后在河北境内继续延长,最终通往天津。这也就是说,将来北京的环线交通还可以直接连接天津。当然,这是将来的事情,现在还要建很多设施才行。
除了修建新环线以外,未来还可能推出新的车牌指标,比如“京A”、“京B”之类的,把外地车再往外排。同时,加大对外地车的税费力度,进一步抑制进城需求。 除了交通因素外,目前房价的相对较低也是郊区化的一个重要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