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国际大都市吗?
我对于“国际”的定义比较狭隘,在我的定义里,“国”指国家,而“际”则指的是有外国人参与的事情(当然,国籍属于某个国家、母语不是英语的外国人是被排除在“国际”之外的);是否拥有大量“老外”才是判断一个城市是否为“国际大都市”的标准——在这个意义上,上海和广州都是国际大都市,因为它们都有大量的外国人口;同样,因为纽约有大量华裔和日裔人口,所以它也是国际大都市。 以“国际”来评价一座城市是有意义的。
然后,我们讨论一下为何说北京不是一个国际大都市。 从地理上来说,北京与它的邻居天津很不相称:作为直辖市之一,它的人口、GDP都比天津少,从面积上来讲更是只有天津的四分之一,这意味着北京的人口密度和城镇化率都远远高于天津。 那么,这些人口来自哪里呢?
根据2015年各省份户籍人口的数据显示,北京的人口主要来自四川、河南和河北,其中四川籍的人口为47.8万,河南46.3万,河北41.8万。
现在我们来谈谈语言的问题。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居住在北京市内的外籍人士(指外籍华人,持有外国护照或无国籍者)共约49万人,他们使用的语言以汉语为主,约7成的人会讲普通话,1成的人还会讲方言(主要是吴语和粤语),不会讲中文的外国人仅占1成左右。
另外,还有大约50万的港澳台同胞生活在北京市区,虽然他们的祖籍地主要以广东和福建为主,但是普通话在他们当中是非常通行的一种语言,因为电视台播放的节目和各大公司内部均采用普通话进行沟通。除了官方语言中文以外,粤语在使用人数上排第二,而吴语的使用人数则排第三。
可见,语言的多样性在上海并不比在北京更高。 最后,让我们看看在北京生活着的各国人民到底有多少人。 根据美国驻京使馆提供的数据,居住在美国大使馆领区的外国人约为10万人,居住在中国外交部领区的外国人为19万,二者加起来大概29万。这还没有算上生活在三山五园地区的各国人民,以及居住在没有领馆管辖区域的外国人(大多为蒙古和中国边境的朝鲜族群体)。 如果我们将所有住在中国的外国人都计算在内的话,北京的确是一座国际大都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