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伐桂神话故事?
吴刚伐桂源自唐代文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书中说:“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吴刚砍伐的桂树是一棵“月桂”,即所说的广寒宫中“高达五百丈”的仙桂,它有“随砍随合”自愈功能。吴刚伐桂已有一段时间,“已而,清光见矣”,吴刚的斧头终于穿透了桂树干,一缕皎洁的月光透射出来。
关于吴刚学仙有过被贬在月宫里一直伐桂的神话故事,自唐朝后其影响渐渐扩大开来,唐代许多文人都曾将此典故写进他们的诗词之中,如皮日休《七爱诗》:“……吴生何英迈,气倒青虬霓,亦常有之在胸臆,不独毛骨惊风沙。东下齐州几杖日,西还吴都刀剑家;逢时事往往猬毛立,一饭何必矜由斜。有唐业付三才广,吴子功须万古夸;当时若使无君辈,窃取河南一郡花”。李群玉《醉后送李虎尊归崇福山居》:“吴郎醉着蓝舆去,醒来满山桂子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