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怎么知道?
根据现在通用的干支历法,天干地支来源于古人对宇宙的理解,天为阳,地为阴,所以甲丙戊庚壬阳干配阳支子寅辰午申戌;乙丁己辛癸阴干配阴支丑卯巳未酉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六个为一个周期,循环六次,故有六十甲子。
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所以可以理解为五行为木火土金水,而金生水,水生木,所以为相生关系,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水克火,火克金,所以为相克关系。而木生火的关系在五行学中是相济的象意表达方式。
那么根据上面我们知道,甲是十干之首,又是阳干,且甲是参天的大树,而树木需要阳光照射才能生长茂盛,所以五行属木。又因甲为十干的头,好比君王一样有统领千军的寓意在里面,所以又称为阳气之木或者君阳之木。
同理可得乙属阴木,丙丁属太阳之火,戊己属大地土地,庚辛属剑锋之金,壬癸属天河之水。 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十天干和十二生肖以及十二时辰的对应关系及象征意义: 甲鼠、乙牛、丙虎、丁兔; 戊龙、己蛇、庚马、辛羊; 壬猴、癸鸡, 子鼠、丑牛, 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 戌狗、亥猪 在古代用天干地支来记录时间的方法叫做纪时制。以一昼夜分为十二时,子时为一时辰(23点至1点),丑时为二时时辰(1点到3点),以此类推,午时即为中午11点到13点。
而在古时,一天被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对应现在的时间是如下: 子时23:00-01:00 丑时01:00-03:00 寅时03:00-05:00 卯时05:00-07:00 辰时07:00-09:00 巳时09:00-11:00 午时至11:00-13:00 未时13:00-15:00 申时15:00-17:00 酉时17:00-19:00 戌时19:00-21:00 亥时21:00-23:00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子时和午时属于阴阳交替之时且是阳气最盛的时候,所以在五行中对应的是极阴和极阳的状态。 而我们人体也是这样的形态结构,所以子时又称为胆子时,午时为心午时。 根据上面的内容我们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哦~嘻嘻嘻~
这是很古老的问题, 《黄帝内经》里就有关于五行的记载了. 所以五行在很久以前就存在并流传下来了! 其实现在的科技也可以测得出来一个人的五行(当然不是科学的方法) 我之前做过一个网站,可以测试人的性格的网站,这个网站上就可以看到“你的五行” 如果您还是不信的话,那我就再放一个链接,是我在网上找到的一个古老的网页,这个网页是可以测算个人八字与五行以及生辰八字和流年的运势的。
1、输入年份: 年份一定要以农历计算。 2、选择出生月份: 如阳历6月,则选“五月”;阴历6月,则选“四月”(注意:不要搞错);如出生在闰月,则要选“下一个月”。
3、输入生日时间: 如早上7~9点出生则在“辰时”前打“√”,晚上8点左右出生的,则在“酉时”前的方框内打“√”以此类推……如果是10点前生的,那么在10点前所有的时间都打“√”。
湛明优质答主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在上古时期,黄帝的年代,就有人问过黄帝,你这个五行是怎么知道的呢?
黄帝是怎么回答的呢?他回答说:凡held万物,有合有离也,以致相生,自心所造也。
什么意思呢?我们所有人的身心的活动,思想的活动,和我们的外形活动都有合有离,以致互相生发。自心所造也。
就是我的思想,身心的思想活动和形体活动有一个合和离的过程,从而导致相生相克的现象产生,所以,从我内心的思想活动所造就了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就是说,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源于我们人思想和形体的活动规律,这个规律就是我们人生存在的规律,
人怎么去存在才能使生命的能量不丧失,是生生不息,还是日耗一日呢?是向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还是向着坏的方向发展呢?
还是你发展不发展都一样呢?还是你向哪个方向发展都不一样呢?都有规律啊,所以我们从生命存在开始,从人的思想形成开始,
这个规律就决定了我们的命运,所以这个思想和身体活动规律就产生了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这个相生相克的道理也反向的制约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活动,
从而保证我们人能量不会两极分化太大,不至于达到颠覆。不至于导致生命的灭亡,从而达到了平衡。这个平衡的规律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