裳五行属什么?

肖继沅肖继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裳”字,最早见于金文,其本义为下衣、长裙,后来演变成遮蔽下身的大衣裙或裙服的总称;《说文》称其为“下衣也”。 《礼记·曲礼上》云:“天子诸侯群后之属百君,见天子,下舆,趋而走。君子不行焉,庶人必跪拜。”这里的走就是古代的一种小步快走,相当于今天的跑步前进;而“趋”则是一种大步走,这种走与跑之间的区别就是速度上的差别:走比较慢,而跑是很快的,所以趋就相当于今天所说的跑步前进了。由此可知,古代的走和趋其实是两个不同的词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逐渐被混用,以至于现在我们很少再能区分它们的不同含义了。

在甲骨文中有一个象形字叫作“步”字,这个字的造型有点像一个人正迈着步伐朝前走去的样子。到了金文阶段,这个字的形象变成了一个人在走路时的状态。因此,我们可以推测这个字的本义应该是形容人的行走状态——大踏步地往前迈进。而“趋”字的甲骨文字形就像是一个人站在原地奔跑的动作。古人在造字的时候是非常讲究的,他们往往能够非常直观且准确地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加以表现。所以说,虽然后世人们已经分不清走和趋的区别,但是在造字之初它们却是有明显区分的。

那么为什么古人要这样区分呢?其实这就是古代礼仪制度的体现。在周礼中规定,诸侯见了天子之后是不可以下舆而走的,应该小跑着去拜见天子;而大夫以下则是必须行跪拜大礼的。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是非常严格的,人们的行为举止也都是按照既定的规矩来进行的。 而“裳”之所以被称为下衣,是因为它是一种遮盖住膝盖的长衣服.

在古代,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穿有下衣。不过,只有贵族阶层的人才会在下装上做文章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尊贵或者时尚。而对于一般的平民百姓来说,只要能遮羞保暖就可以了。而且因为衣裳都是连在一起穿的,不像我们现在这样把上衣和下装分开穿,所以在古代的时候一般也不会区分上下衣的颜色或者材质等等差异性要素。在古代的服饰文化中,对“裳”这一下衣的定位是十分清晰的:它是用来遮盖腿部以及臀部的,同时也是贵族阶级与普通阶层的分界标志之一。

优质答主

《汉书·律历志》载,“黄帝之五世孙,曰帝喾,其子曰放勋,是为尧……二十有八载,大命登假,祀于群神,作十干,起岁名,以代帝纪元号,自兹厥后,世世相承,永为天子,故谓之元辰,而衣裳之制起焉” 。《广韵·唐支切》中也有记载,“裳,衣也;又,下帬(裙)也。” 即上衣是“裳襦”合体而成的上装;下装则是由上衣和裙子组成的裙装。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