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在五行属什么?

练雅嘉练雅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解字》曰:㳄,田也(段玉裁注:“凡言田者,皆谓九夫为井之田)”、“㳂,㳄田也”(同上) 可见“田”与䡞的本义是相同或相近似。因此《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所说的“㳅于何食焉?”就是“䙨於何以得食乎?”的意思了;而《周礼·地官·遂人》所记载的以里为井、九夫一遂的制度,显然也是继承了夏商时代的制度,所谓“古制也”而已!

许慎没有解释这个字的来源和来源的意义,实际上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来源。先秦时代汉字的一个特点是,形声字的形旁与读音往往有关联关系而非绝对的对应关系——这可以说是上古汉语发音系统的影响所致吧[1�]—比如上博简《恒先》中有“𣥶”字表示“”,其字形是“𣥊”下加“邑”,从字形看,应该是从城邑之义引申而来,但从读音看,则应该是一个喉音来母字[2],因而这里“𣥶”的形旁“邑”显然是辅音缀,而并非表示意义(虽然可以认为这里的“邑”有表意作用,因为上古汉语中确实存在大量的用辅音缀标记意义的文字,但并不能认为这种辅音缀一定都有表意功能,例如“𢍏”“𠔷”“𤓹”等就是如此);又如《史记·孔子世家》提到“鲁穆公时,子贡盛财货,结驷列骑,而往来乎诸侯之间”,其中的车是马不是车(马),是因为“驷”当时是个喉音来母字,所以“列骑”当读入韵母i而不是u-a。类似的还可以举出更多例子。

回到本题中的“㳄”字来看,这个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中,作「」,其构形乃是“井”(字形来自“□”)加“邑”,显然是用“井”的象形义指称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方国部落国家;西周的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多沿用此形,且一般不写作“邑”而直接写作“京”,这是因为此时“邑”已多表“小”义[3],即“县鄙”之类的小型聚落,而不再用作王畿之内大国的都城之名(参见上文链接)。

春秋战国时代的“㳄”字多作「」,这是由于周代的封建制导致许多诸侯国分裂为大小不等的国家,而且这些中小国家的都城往往已经不在原来的都城建域内,为了区别起见就将这些中小型城市用“邑”作形旁以示区分;但是这一时期的“㳄”“㳂”二字仍然保留着早期“井方国”之“㳄”的原义不变[4]。

至于题主所指出的汉隶楷化后形成的“田”与篆文的“㳄”之间的关系,我认为可能只是偶然的相似性罢了。

以上仅供参考。

优质答主

五行,是古人总结的五种元素性质。金木水火土(水)为阳,土居其中。 那么什么是阴呢?就是土中的阴气,也就是湿气的属性。因此说“湿生万物”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土生万物”也是这个道理。 至于为什么以“湿土之性”来代表中气呢?因为阴阳在中,所以称之为“中和之气”——中正平和之气也。 以上文字是我之前写过的旧答案。仅供参考!谢谢支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