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分数高低代表什么?
我试着从五行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二者如何统一来谈谈这个问题 首先五行是个概念、范畴或体系,它包括五个基本元素,即木火土金水;还包括五种运动和变化的模式,即生长化收藏;同时还包括了上述两方面的具体事物,也就是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
《尚书·洪范》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是五行最初见于记载的形式。这里的五行实际上已经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五行之属与行序方位。而“水,火,木,金,土”是当时人对世界五种主要物质(元素)的认识,如《左传·昭公十二年》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这显然是五行在具体事物上的运用;所谓“行序方位”就是木居东方,火居南方,金居西方,水居北方,土居中央。这种模式显然反映了自然界中某些客观规律,因为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地球自转的东偏南方向导致阳光照射的方向为南偏东方向而形成日照时间的早晚,又由于北半球的自转偏向力导致海洋上空的水汽流多为右偏,因而形成了夏季东南风和冬季西北风,再结合季节的变化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夏天树木生长茂盛而冬天草木凋零了。
既然五行之属是一种客观存在,那么它的运动和变化又是怎样的呢?或者说五行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框架下运行的呢?《尚书·洪范》里说“五行,一曰水, 二曰火, 三曰木, 四曰金, 五曰土; 此五行, 次第相生, 皆以生养万物. 一化三归: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四, 四生五……”这就是说五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即“相生相克的关系"。“相”是指相互之间的影响,“克”则指制约作用。例如木能生火,是因为木能够燃烧,但若没有水则无法成火。所以火能反克水,使干燥的木燃烧起来。因此可以说水火既济、水火不容等。 至于五行之分的具体应用,古人很早就发现了它们在不同地域的不同性质特征,于是有了五方的划分方法,即东西南北中。比如我国古代将整个国土划分为五部分:上谓之九州岛,每州各据一方而得九数之名。其中冀州在中央,徐州在东南,兖州在东北,青州在东北,豫州在西南,荆州在西北,扬州在正南,梁州在正西,雍州在正北。然后又将每一方分为七个小部分,这就产生了五行的七个属性,即金木水火土及其对应的五音宫商角徵羽。根据这种属性的不同又可以进一步细分出四方四隅、八个方位等等……由此可见古人对宇宙及事物的认知是非常细致的 以上就是我对五行的理解,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吧^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