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在五行中属什么?
1、古代“光”是“火”的本字,所以《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 “光”的: 古者天下有燧,民避不能逮也。于是大皞氏以木德继之,能接续薪火,使人们不会在黑暗中被火灼伤。 所谓“大皞氏”即伏羲氏,据说是华夏人最早的祖先之一;而“燧”指的是取火的器具,比如钻燧取火的“燧人氏”(也有可能是“燧人氏”的后代),还有“汤谷上有扶木,十日所浴,亦有十二神,皆载于鸟,是谓禹祠”的“扶桑”树和“若木”树的传说等等。 可见上古时期的人们认为光是来源于火的,所以在五行之中将光归入了火行。
2、《说文解字》中还记录了另一个“光”的字: 而这个字的本义就是日光,与火的含义是完全不一样的了——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这两个“光”就分别进入了不同的五行了。 不过因为上面提到的第一个意义仍然是“光”的最基本的含义,所以这个字仍然被称为“光”,表示光的“火”的含义则被放在了专门的部首里,成为了一个形符——“光”的偏旁“灬”。
3、然而由于时代久远,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 在东汉以后,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影响巨大,其中就包括了对五行的诠释。 到了唐初的时候,佛教中的唯识宗把他们的理论体系运用到对五行的理解上去了,并且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于是佛教中的五行就被当作官方的五行了。 在此之后,道教也进行了类似的工作,于是形成了后世普遍遵循的两套学说,一套是以唐代张行成的看法为代表的金木水火土之说,另一套就是以宋代陈抟为始祖的金木土水火兑说。
这两套学说的根本不同在于:前者只承认一种“五”,那就是五个相异的元素组成的系统,后者则是根据八卦的变化来推演出5个基本元素+6个变元素的循环结构来定义“五”——也就是说前者的“五”是不变的,而后者可以变化出很多种结构来代替所谓的“火”“水”………
4、至于题主的问题嘛…… 首先“光”在古代不是属于哪个五行的,现在把它划入哪个五行都是后人自己加的。 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归属的话,我觉得还是将它划分为“日”比较好吧=_=b毕竟它最早的意思确实是白天的阳光嘛!
附:以上文字摘自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说汉字:汉字的起源与流变》一书的前言部分,作者朱志鑫先生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