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静,是形声字、从青、争声。 《说文》:“静,审也;从青,从争,一曰静念也”。 “静、审”本为一义,指观察清楚,即“静观”之意。所以许慎以二者通训为“静”。又引申有静止不动的意思——“一曰静读如净”(按此当系引申义)。再又引申有安静、寂静之义——这就是今天的用法了。 在今天,这个字的含义是“没有活动的;安稳的;停止的”等等意思。而其基本意义还是“静止的”和“安静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我们不妨考察一下这中间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在甲骨文中,“静”是一个象形文字、像一个竖立的刀把儿。金文中增加了“青”旁、写作: 这个写法比较复杂,但是仍然保留了“刀把儿”的形象。篆书中简化成了“青”字头和一个“争”字底,造作成一个形声字来使用。这个写法一直延续到楷书时代。
然而有意思的是,我们今天使用的楷体中,又把“争”字底变成了一个“立”字旁,于是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 这样看来,今天用的这个繁体字其实是把原来的两个部分合二而一了。其中的“青”“争”其实已经不是原来的部分了。它们究竟是怎么被去掉的呢?我想大概是人们觉得这两个部分书写起来太麻烦,所以就干脆省略掉了罢?至于为什么要去掉这两部分,恐怕也是因为这个字形太难看了吧……总之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 我们看它的基本形体仍然是“刀把儿”。这种形体可以表示很多意思的,比如可以理解为刀把儿上有刀刃,从而表示刀子已经抽出来了,这是一个动词,可以表达出“停止”、“不动”等词义;也可以理解成刀柄上有个洞儿或者凹下去的地方正好可以安放刀刃,这是表示这把刀是“削木而成的刀”,形容它的材质很便宜,因此也表示价格低廉——这是形容词;还可以用来比喻事物的发展趋于稳定,不会变化,这是一种趋向性的状态。当然这些释义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它还能表意一种状态,就是“静止的状态”或“停止运动的状态”——因为“刀具”是不会运动的嘛!这样一来,这一下就与最早的“审察”之义的“静”联系在一起了,并且通过“审视”、“观望”进而又可以得到“宁静”的意义。这样整个语素的意思便都集中到了一个点上来了。这也使得今天的“静态”、“静止”以及同义词群的使用有了最初的来源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