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字属于五行属什么?
【卓】字的五行属性是火。 详细解释 卓(zhuó)姓源出主要有二: 一出于姜姓,以封邑名为氏; 二源于匈奴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氏书辨正》等记载,卓氏的始祖是齐景公的大夫田婴。田婴在位时,曾以国相职权主持对莒地(今山东莒县)的治理,政绩显著,深受景公信任和赞赏。他死后被谥为“文子”,后人多称他为“孟尝君”或“田文”。到了孟尝君田文的儿子田甲为赵国相国的时候,其封地在邯郸之西(今天的邯郸市西郊)。因地处邯山(即太行山)之侧,故名邯山,又因战国时为赵国都城,亦名邯郸。当时有“天下带剑而游者,尽汇于邯郸”的说法。
后来,秦朝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邯郸归邯郸郡统治。在邯郸做相国的田甲因为“触秦焰而颠”,害怕秦朝的严刑酷法,就逃到燕国去做官。他在逃亡中把自己的封邑分作了三份,分别给了三个儿子,长子叫田代,次子叫田壮,幼子叫田不庸。为了不忘故土,他的三个儿子都用自己的封邑为姓氏,成为后世卓氏、代氏、壮氏、不庸氏、庸氏等姓氏的起源。 汉代以后,由于卓氏与赵国的开国君主赵王武灵王的“卓”音相同,所以皆取同音汉字“赵”取代原封邑名称,形成了卓姓的另一个来源。
关于这个“卓”字,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呢:据说当年孟尝君封了三个城池给三个儿子,长子代,次子庄,少子不庸。可是,这三个兄弟都很不争气,没有让父祖辈留下的基业发扬光大,反而使得这三座城池日渐颓废衰落起来。孟尝君一怒之下,要把他们驱逐出去。老大和老二仗着自己是嫡长子,平时又最受父亲宠爱,于是就仗势欺人起来。老三见兄长如此无理取闹,心中十分愤怒,但又无可奈何。只好暗自收拾行装准备离开邯郸。临行前,他到父亲的丞相府去辞行。这时正好老大的家奴也在丞相府里办事。那家伙看到自家老爷马上就要发配他乡,便心生邪念,想趁机捞点便宜。于是他假惺惺地对老三说:“我见你的行李中只有几件简单的换洗衣物和笔墨纸砚,却没有一件珍贵的宝贝。这样上路岂不可惜?不如把我的画架留下来吧!”老三一听,觉得有理,就把那个简陋的画架送给了他。
第二天一大早,老三就背着行李出门赶路去了。刚走到城郊,却见一个道者拦住了去路,道者对老三说: “你背上的行李很厚重呀!里面一定是价值连城的宝贝,何不让我看看都是些什么东西?”老三听道者口气不小,就让他看了自己的行李。谁知那道者看完之后竟然连连点头说:“好宝物啊!好宝物!”接着又说自己一生喜欢收藏奇珍异宝,希望老三可以把自己珍贵的书画留下来给他鉴赏一下。于是老三又把随身带的那些字画书籍都留给了道者。看着这些宝贝,道者开心极了,高兴地说:“这些东西拿回去好好收藏吧!将来你一定会用得着它。”说着就拉着老三要回城。
走着走着,道者突然停了下来,指着不远处的树林告诉老三说:“那里有一块风水宝地,你不妨在那里建一座坟墓安葬双亲,将来一定会兴旺发达,光宗耀祖的。”说完他就独自走了。 老三按照道者的指点找到了墓地,果然是一块好地方,于是他就在那里挖了一个大坑把父母亲埋在了里面。
第二年春天,老二和老三回来了。他们见到被逐出家门的兄弟后,不但没有感到惭愧,反而不依不饶地上门问罪来了。他们以为大哥一定早已把他们的封地给霸占过来了。于是怒气冲冲地闯进丞相府去讨还公道。哪知孟尝君根本不认识他们两个,而且也不承认自己曾经发过这样的命令。正在他们手足无措之际,老四出现了。原来他奉命留守邯郸,一直没有回来。因此也不知道这件事。现在见到了这两个哥哥,心里很不高兴,于是就故意当着众人的面对他们说:“你们不是说我是个不学无术的无赖吗?我现在就请你们看看我的本领好了!”说着就用锄头在地上乱划了起来。
只见他手起刀落之间,一块平地就被挖出了一个长方形的深坑来。然后他又用双手在四周填满了泥土,再在上面种上一些花草树木,一个坟丘就这样建成了。众人见了无不惊叹不已。
后来这个墓穴真的变成了一处风水宝地。老三也凭着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为了汉朝著名的学者,卓茂就是他的后代之一。 在西汉武帝时期,有一个名叫卓茂的人很有学问,很有才华。他是豫章郡南昌县人。他年轻时在长安学习,精通儒家经典和各种文史知识。后来又在南阳任职,做过廷尉左监之类的官职。 他是一个很有仁爱之心的人,经常教导下属官员要爱民如子,善待百姓,不要仗势欺人,鱼肉乡民。他还常教育自己的子弟们要多行善事,多做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事。在他担任南阳太守期间,百姓们都对他很好,尊称为“卓公”。 东汉初年明帝时,卓茂被召至京城,任皇太子及诸王子师。不久又被拜为司隶校尉。司隶校尉是我国古代监察百官的长官。此后历任光禄大夫和大司空等职。
东汉元始年间,卓茂因病告老回家休养。当时正值新皇帝刘歆即位之初,天下刚刚安定了没两年,需要一大批贤能之士来帮助维持政局稳定。于是卓茂就成了众目所瞩的对象。朝廷多次派使者携带皇帝诏书,前去邀请卓茂复出为官。但是卓茂却坚持不肯。他说自己已经年老体衰了,实在不能再为官了。最后,使者还是带回了卓茂的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