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五行属什么的?
“衡”字的五行属性为金、土。 1、衡héng基本字义 1)平,平衡:~衡。~端。~斤(古代秤杆两端的大铢)。~仪(指一定的标准、法则或章法)。~杖。 2)量器;秤:木~。天~。 3)称(chèn)量:权衡。斟酌~妥。估~。 4)相当于“且”、“又”:“忠之至者也,以事君则君喜,以事父则父欢乐自盈于胸中也。孝之大者,莫大乎尊亲,所以尊亲之极在于禁淫”。 5)姓。
6)通“恒”:常也。《左传·襄公十一年》:楚子厚赋,欲以威楚。令尹子重赋,司马子反赋,大夫申叔时卒赞之,皆以训典旧章曰“犹序之以秩,乱之以制"。 “衡”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西周初年的衡器大多以斧形铁范铸造而成。从当时的青铜器和铁器的铭文中可以看出,这种斧形衡具就是由“衡”和“斧”组成的复合词的。这个名词被作为计量单位使用。 从古文字中可以了解到当时的人们将衡具与斧同为礼器的重要来源之一。衡字是由金文演变而来,而衡的本义是度量衡中的衡,引申为平等,公平等意思。
在古籍《汉书·律历志》中说:“权:秤锤,黄金也.权者,两间也.准绳墨,正钧衡者也. ”意思是说:“权是一种用来衡量的器具,用铜制成,中间有孔。它的作用是用来衡量物体的重量大小。它上面刻着的线叫做‘分’。一个分为二份叫‘半’,二个分为四份叫‘四分’,四个分为八份称为‘两’”这就是对权一词最早的解释。 在先秦时期,人们使用的衡具多以铜、铁范铸造成型。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衡具的重量越来越大。据史料记载,在战国中期,各国的衡具重量已超过了百斤的界限。到战国晚期,有些国家的衡具竟达到千余斤之多。这些巨大的衡具不但为人们所难以携带,甚至给人们的测量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于是在衡具上出现了悬挂衡具的提纽。衡的使用方法一般是将衡具的一头吊起,然后放置在需要丈量物体的表面,通过比较物体在衡具上的移动距离,从而得出物体的长度或者是质量。当衡具的长度等于物体重量的一半的时候,就叫做“半两”。因此,人们在衡量事物时候往往也会用到这个成语哦! 而古代的秤都是挂在墙上用的,因为那时候的秤是钩形的,而不是现在的直条形状,由于挂墙容易拿取方便的缘故,所以在古代秤也叫作“秤钩”或者“秤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