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说文》“千,十日十辰也。” 徐铉按:“从一从十。一日十共十字之数,故云十日十辰也。辰亦时字假借耳。凡言千字皆以为度量之名。” 段玉裁注:“盖日有数十,而千为阳数之最著者。如律历以十二为阳数之一,八十一为阳数之二;以九为极致,不敢更立其三、四、五、六,则千可以为至矣……此千所以为度量之本数也。” 又引《易·系辞下》“百而不觉,千而不顿”为证(按,朱熹《周易本义》作“百计而不觉,千里而不顿”)。 以十天干记日,每旬十日为一循环,十个循环即为一个月。因此,古人在一月之内用十个干支来表示一天的时间,谓之“旬”。 “旬”字的甲骨文字形像一个人手执十枝箭站在田野上守望,可见古人是以十日为旬计数天象的变化状况和农事的季节更替。由于十日是十个昼夜的周期,正好与太阳周行轨迹一个回归年的365.2422天的长度相当,因而古人便将十日作为衡量时间的基本单位——“寸”的来历当出于此。
据学者考证,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结绳记事或刻木为文的记录方式。那么,在汉字尚未完全成熟时,先民们是如何记录数量单位的呢——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计量词缀”,譬如十亿、千亿等,它们一般被当作计量单位的后缀使用。
关于这一些量的概念的来源及演化过程,我们可以参看日本语言学家高田哲夫所著的《中国的数的记号及其起源》一文,以及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的《中国数学史中的量与数》一文。其中提到,中国古人将天地人分为三部分,分别用“三”“人”和“一”表示,同时又将万物概括成“天地人”三才。这种观念后来渐渐体现在数字的表达中,形成了所谓“三五纵横”的规律。
例如二进制的101代表十亿,便是取二+三+一的个数来表达,这与上述的量的概念非常契合。至于三千大千世界,则是佛教的教理说法,这里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