沨五行属什么?
“沨”字的五行属性为水,但这不是它本来的属性! 这个字原本指的是水声、流水声:(1)《诗经·邶风·北门》中有“滂沛”,意为水流汹涌。(2)《庄子·天下》中有“弘淹”,刘向《列仙传》卷上“广成子”条作“宏淹”,李善注引《庄子》作“洪范”。这俩字都是“沨”的异形字(“洪”“宏”“弘”在古文字中本是一种字,表示不同声调而字形相近的字)。
又因为这个字原指流水声,所以用来比喻歌声婉转动听:《礼记·乐记》中有“吹竽”,郑玄注:“吹竽,饰乐之名。谓鸣竽,众声和也。”孙毓修辑徐铉校定的南宋吕祖谦《诗经通议·邶风·北门》“滂沛”条也说:“今按,《说文》‘沨’音方,谓水长流之貌。《周南·关雎》笺以‘沨’谓水声。此诗言‘鸣’,则应指水声而言。盖以彼诗下句有‘淙淙’,与此语意相仿。” 可见这个字最初的意思就是形容水声。但为什么后来变成了水的意思呢?
这是因为古人造字很有意思——他们有时会将一些形容事物的词赋予它的本意,用来表示另一个意思。这一点和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完全不同——我们现在造的很多新字,本质上是形声字,表音部分表示的是读音,表意部分表示的意义往往并不是这个字的本义。
而古代汉字多数是象形字或会意字,这些字表示的意思一般就是这个字的本义。例如“高”字,像站立的人,这个字本来表示身高;又如“山”字,像山峰,这个字本来表示高山。所以一个像形的字,通常它的意思就和它的形状差不多。
“沨”字也是一个会意字,上面一半像流水,下面一半像鼓。合起来表示的声音既像水声,又像击鼓的声音。所以后来这个字就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水声”或者“像水一样”。